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西漢是公元前202還是公元前206 > 第91章 天人三策

第91章 天人三策(第3/3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隻手遮天之玩轉朝堂富可敵國,你叫我姐扶弟魔?大秦:重生博浪沙,怒射張良!兩界穿越:我打造了一座現代城我有一座時空之城三國:起死回生,諸侯的噩夢大周夜天子安王戎馬三十載大秦:古代修仙世子無雙:紈絝敗家子三國之寰宇天下無冕之成王敗寇殷朝新政志魂穿司馬遹,地獄開局東漢之楚國崛起開局化神境:陪著少夫人去充軍重生野生時代挽明:努爾哈赤屠城,朱常洛重生做則天女皇的男寵女帝今天要搶親

理論思想。實際上,董仲舒所提出的儒家思想,早已不同於先秦時期的孔孟儒家思想。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既透過君權神授理論來竭力為皇權的合法地位做出證明,樹立君主的絕對權威,然而“天意”的解釋權卻被儒生牢牢抓在手中,如此便又依託君權來確立了儒家的正統地位。又透過仁德教化來讓臣民尊崇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三綱五常”這一倫理秩序,從而使得儒家思想廣泛傳播。同時,又透過設立太學等官辦學校的方式,來傳播和宣揚儒家思想和道德禮儀,進而使得儒家思想成為社會主流思想,成為帝王治國的主要方略。

這便是後世所說的“獨尊儒術,廢黜百家”。相較於當年李斯為了思想文化一統,採取“焚詩書、坑儒生”強硬暴力手段,董仲舒認為應該採用以文化統治文化的方式,潛移默化的增強儒家思想的絕對統治地位。在這種方式下,朝廷不必下令禁絕其他各家思想和著作,而是以教育、教化、選官全面服務於儒家思想,從而使得儒家思想逐漸成為政治思想界的決定性力量,進而鞏固儒家思想的正統和獨尊地位。

當然,董仲舒的目的並非是單純的尊崇儒家思想,而是為了樹立一種國家唯一的統治思想,以思想的統一來為政治上的大一統服務。董仲舒指出,“春秋大一統是‘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現在師異道,人異論,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統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數變,百家無所適從”。

秦朝以來,雖然國家在形式上已經完成了統一,但這種統一卻並不穩固,原因便是缺乏一個被廣泛認同的唯一思想,始皇帝和李斯也曾嘗試完成思想的融合統一,可惜最終以失敗告終,而董仲舒的儒家思想便是為了讓天下臣民統一思想,進而形成對漢朝政權的強烈認同感,增強天下臣民的向心力,使得朝廷的統治更加穩固。

實際上,董仲舒所提出的儒家思想,雖然源自於孔孟之道,但相較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家思想,已經有了本質上的區別,它以春秋時期的儒家思想為核心,但又融入了法家、陰陽家、道家等各派思想。在核心思想上,董仲舒提出的“儒術”採納了儒家思想中的“以家庭為本位,以倫理為中心,以等級為基礎的法律基礎和意識形態”,主張以“禮治”和“德治”為核心的“人治”,聖賢決定禮法;身正則令行;法先王,順人情。但在治理國家和實際執行方面,卻又採納了法家的思想,而在教人向善方面還有部分陰陽家和道家思想。

相較於春秋儒家思想,董仲舒所提出的“儒術”,幾乎完全是為中央集權統治所服務的一種新思想。正因如此,董仲舒的這套理論不僅得以被漢武帝所採納,成為漢武帝治國理政的核心思想,更為後世歷代王朝所推崇,也正是由於這一套理論,極大推動了大一統思想的形成。

實際上,漢武帝對儒家思想一直都比較尊崇,這點從漢武帝即位之初的改革便可以看出來,而就在這次推舉賢良的前兩年,即建元五年(前136年),漢武帝便又詔令設立五經博士,再度重申了尊崇儒術的觀點。正因如此,在元光元年第二次下詔納賢時,漢武帝才會採納丞相田蚡“黜黃老、刑名百家之言”的建議,錄取了多達數百名儒者,而經過這次策問之後,以董仲舒、公孫弘所代表的儒家公羊學派迅速得到重用。

不過,漢武帝雖然推崇儒家思想,但仍認為董仲舒提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的建議太過激進,漢武帝並未全部採納,而是採取了“博開藝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學”的方針,即將儒學提升為官方意識形態的同時,也保留了諸子百家之學。而漢武帝重視儒家思想的同時,透過治國實踐,同樣意識到了法家理論的重要,因此使法家與儒家思想糅雜並用,從而形成了一套“霸道與王道雜之”的漢家制度,這便是後人所說的“外儒內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四合院我有一個未婚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