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酷吏(第2/4 頁)
對漢武帝行了一禮,然後轉頭看著狄山說道,“你只見前朝府庫充盈、中原安定,但可曾見到邊境地區白骨皚皚、屍橫遍野?你只見前朝以和親換取平安,可曾看到匈奴撕毀和議、屢屢犯邊?若無我朝屢次出兵大敗匈奴,他們可會卑躬屈膝請求和親?只知談經論道,不知國事,豈不愚蠢。”
狄山被張湯一頓駁斥,頓時面紅耳赤,怒火攻心,起身怒道,“臣下固然愚忠,但御史大夫張湯卻是詐忠。張湯審理淮南、江都謀反之案,以惡毒文辭肆意詆譭諸侯王,離間宗室骨肉之親,使藩臣內心不安,這難道不是詐忠嗎?”
本是圍繞匈奴和親事宜的爭論,狄山卻將其上升到了人身攻擊,這豈不是承認自己無法在匈奴問題上駁倒張湯,此言一出,便落了下乘。更何況,漢初以來朝廷與諸侯王關係本就緊張,諸侯王謀反更是犯了皇家大忌,張湯追查淮南王謀反案,又牽出衡山王和江都王謀反事件,皇帝高興還來不及,豈會因此治罪於張湯。
張湯對此也是心知肚明,因此對於狄山的人身攻擊,根本不予理會,只是轉頭看向漢武帝,等待皇帝示下。
漢武帝眼看一場辯論就要變成大臣的互相攀咬,心中極為不快,當即出言制止,看著狄山問道,“若是我讓你擔任郡之長官,你能否不使匈奴人入境搶掠?”
狄山想了想,回答道,“不能。”
漢武帝又問,“若是一個縣呢?”
狄山仍然回答道,“不能。”
漢武帝聞言,面色一冷,再問,“若是一個烽障呢?”
狄山偷瞄了一眼皇帝的臉色,心知若是自己還是回答不能,恐怕立即便要身首異處,只好硬著頭皮答道,“能。”
聞言,漢武帝冷笑一聲,當即派狄山到邊境地區負責一個烽障。
狄山無奈,只好硬著頭皮答應了下來,結果一個多月後,烽障便遭到匈奴人的襲擊,狄山亦因此身首異處。自此以後,群臣大為震懾,再也沒有人敢於主張和親。
漢武帝時期,由於地方豪強叢生,為了打壓豪強、緩解民間矛盾,漢武帝任用了大批酷吏,這些人雖然手段殘忍,但做事卻大多勤勉,且不畏權貴,張湯、義縱、王溫舒等便是其中典型。
元狩四年(前119年),漢武帝下詔改革幣制,然而收效甚微,民間私鑄情況仍然十分嚴重,為了保護朝廷的財政收入,確保幣制改革能夠順利進行,漢武帝遂決定以酷吏嚴厲打擊私鑄行為,恰逢多次犯顏直諫的右內史汲黯因罪被免,漢武帝遂將定襄郡太守義縱和河內太守王溫舒調回京城,任命義縱為右內史,王溫舒為中尉。
義縱乃河內郡人,少年時曾夥同他人搶劫為盜,漢武帝即位之後,其姐義妁因醫術高明,得幸於王太后,憑藉這層關係,義縱被召為郎中,成為漢武帝身邊的侍從,並在不久後被外放為上黨郡的縣令。
擔任縣令期間,義縱便敢於不畏權貴,以嚴刑打擊各類犯罪行為,使得縣境吏治大為改觀,後在考察政績時,被舉為第一,因此先後升任長陵令和長安令。長陵和長安不比地方,乃是權貴遍地之地,時常有權貴及其門客仗勢欺人、橫行無法,義縱到任後直法行治、不避貴戚,就連王太后的外孫王仲都被義縱抓捕懲治,義縱因此聲名鵲起,權貴紛紛對其避之不及,而漢武帝對於他的這種做事風格卻極為讚賞,因而不久便又將其提拔為了河內郡都尉。都尉負責全郡的軍事和治安,乃是輔佐郡守的重要地方長官。
河內郡當時豪強地主極多,且氣焰極為囂張,義縱到任後果斷採取雷霆手段,在查明郡內豪強的諸多違法之事後,果斷將穰氏等最為猖獗的豪強舉族誅殺,使得河內郡迅速穩定,義縱因此又被提拔為了南陽郡太守。
南陽人寧成也曾為酷吏,曾任關都尉的他,手段極為兇狠,以致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