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實邊塞、分諸侯(下)(第3/4 頁)
導致大量百姓遭受肉刑。例如西漢開國功臣英布,他便因為曾經遭受墨刑,而被稱為黥布。
漢文帝作為仁主,看罷緹縈的上書後,既為緹縈的孝心感動,同時也感到肉刑確實太過殘忍,於是下詔說,“肉刑的殘酷,以至於切斷人的肢體,摧殘人的皮肉,使人終生無法生育,太過殘酷且不合道德!應該廢除肉刑,以別的懲罰予以替代。此外,應當按照罪犯所犯罪行的輕重,只要不逃亡,服刑夠一定年份,就可以予以釋放。有司衙門依次制定相關法令!”
按照漢文帝的詔命,丞相張蒼、御史大夫經過商議後,制定出了相關律法,“原來應當判處髡刑的(即全部或部分剃掉頭髮),改為罰作城旦和城旦舂(即築城的勞役);原來應判處劓刑的(即割掉鼻子),改為笞三百;原來應斬掉左腳的,改為笞五百;原來應該斬掉右腳、殺人之後自首的,或者官員因受賄、枉法、監守自盜等罪名已被處置但後來又犯處笞刑的,全部改為棄市。罪犯被判處城旦、城旦舂的,在服刑滿一定年數後予以赦免。”文帝同意了眾人所請。
六月,文帝又下詔,“農業,是天下的根本。如今百姓辛苦勞作,還要繳納租稅,這與從事工商等末業的人沒有區別,說明鼓勵發展農業生產的方法不完備。應當免除農田的租稅!”
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由於中行說的挑撥和獻策,匈奴老上單于率領十四萬大軍攻破蕭關,北地郡都尉孫昂戰死,匈奴大軍攻入朝那、彭陽,又出兵攻打寶雞,火燒鳳翔縣的回中宮,派出的候騎甚至突進至雍地和甘泉山一帶,長安恐慌,朝野大震。
漢文帝接到戰報,急令中尉周舍、郎中令張武為將,調集戰車千乘、步騎十萬駐守長安,防備匈奴,又令昌侯為上郡將軍,甯侯魏遬為北地將軍,隆慮侯周灶為隴西將軍,率兵屯駐三郡。
漢文帝對於匈奴擅自撕毀“和親之約”極為惱怒,有心一戰擊潰匈奴的他,不僅親自勞軍,甚至一度想要御駕親征,在群臣和薄太后的勸說下才放棄。於是以東陽侯張相如為大將軍,成侯董赤、內史欒布為將,率兵迎擊匈奴。
張相如接到文帝諭旨後,立即披甲執矛、統率十萬大軍出征,已經入塞劫掠一月有餘的老上單于,得知漢朝大軍出動後,立即率領軍隊退出了邊塞,逃的無影無蹤,漢軍再度撲了個空。
雖然漢軍主力撲了個空,但由於漢文帝採納晁錯建議充實邊塞,各邊郡在抵抗匈奴劫掠的過程中,卻對匈奴造成了不少殺傷。匈奴攻破蕭關後,其軍隊便開始四處劫掠,為了抵抗匈奴,不少邊郡百姓紛紛應徵入伍,隴西成紀人李廣,亦以良家子身份從軍抗擊匈奴。
李廣先祖乃是秦朝名將李信,其家世代傳習射箭,憑藉著出色的騎射功夫,李廣斬殺了大量匈奴士卒,因此被任命為漢中郎,得以入調京城。
漢文帝考慮到長途奔襲不是漢軍所長,而後援補給也難以持久,便令張相如將匈奴趕出漢境後便撤軍。同時,又令邊郡各要塞增強駐軍,修築城池、加固長城,以防匈奴再度來犯。可惜的是,張相如畢竟已是六十四歲高齡,回師之後便一病不起,後於次年不幸病逝。
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先是河間王劉闢強薨逝,其子劉福承襲王位。到了次年,齊王劉則、河間王劉福又先後去世,其中河間王劉福死後無子,封國被廢除。
隨著數位諸侯王的去世,漢文帝終於等來了解決諸侯王勢力過大的時機,開始推行賈誼當年提出的“眾建諸侯王而少其力”政策。
漢文帝十六年(前164年),漢文帝先是將淮南王劉喜又改回了城陽王,並將淮南國一分為三,分別封劉長的三個兒子為王,其中阜陵侯劉安為淮南王,安陽侯劉勃為衡山王,陽周侯劉賜為廬江王。
同時,又將齊國一分為六,分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