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節(第1/3 頁)
“裝好,隨孤快馬進京,為皇兄慶賀。“
“是!”
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結局
永樂十年七月,趙王朱高燧抵達南京。
同年次月,於奉天殿行立皇太子大典。
漢王朱高煦正位東宮,成為大明開國以來,洪武帝長子朱標之後,得天子冊封,朝廷承認的第二位“皇太子”。
建文帝朱允炆?
永樂帝當前,誰敢提起這位,絕對是不要命了。被打成矯詔登位,皇家史料上自然不會有關於“皇太孫”的正名記載。
歷史永遠是由勝利者書寫而成,千載不變。
皇太子冊曰:“朕承皇考之基緒,尊臨大寶,統御華夷,威臨萬邦,思惟天序之傳,宗祧之重,三王通制天下為家,有道之長為萬世法。朕之嫡次子,有年聰明,仁厚孝德,奉親至上,親為稼軒,有愛民之德。朕平內難,有陷陣之功,上體下仁,小心稽古建儲之典,授以冊寶,命為皇太子,正位東宮。”
大典之上,禮部同鴻臚寺官設詔案於奉天殿中,中設節冊。奉寶案於詔案之南,東西各依次陳列冊寶彩輿。
禮樂聲起,朱高煦著袞冕,拜于丹陛正中。
九旒冕冠,黑介幘,絳紗袍,皂領褾襈裾,絳紗蔽膝,白襪赤舄。
革帶佩綬,白帶於中,袖擺當風,山川河圖,祥雲瑞獸,似於冕袍之上飛騰咆哮。
“拜!”
禮官立於丹陛之下,悠長的調子,似穿透時空,同先秦的祝祭之聲融合,伴著古樂,迴盪在天地之間。
朱高煦身後,平王朱高熾,趙王朱高燧,周王朱橚,寧王朱權等均身著冕服,依序下拜。
“再拜!”
平王世子朱瞻基,寧王世子朱盤烒等,以長幼位序列在親王之後。各親王世子之下,方為郡王宗室。因朱瞻壑年紀尚幼,且未得正式冊封,跪拜的次更在朱瞻基之後。
禮畢,朱高煦退出丹墀內,領諸親王及世子郡王侯於文樓下。
勳貴文武均身著朝服,立於兩側,侯聖旨送達。
沒錯,不是等皇帝,是等聖旨。
此時,朱棣已臨華蓋殿,翰林院捧詔,尚寶司官用寶,訖禮部官捧置於案,執事官行五拜禮,鴻臚寺官為先導,引禮部官員行至文樓前。
禮樂聲再起,候在文樓前的一干人等正身下拜。
這一次,三等以上勳貴都要一同行禮。
立在隊伍中,入目一片的大紅,孟清和額頭觸地,耳際嗡鳴。行動間,意識竟有些恍惚。
一瞬間,意識仿若脫離軀體,漂浮在半空中,俯視眾生相。
悠揚樂聲,肅然氛圍。
莊重,卻不凝滯。
虔誠,卻不愚昧。
文樓前,似非一場冊封大典,而是一場對天地眾神的祭祀。
黑色大袖,紅色絳紗,玉簪金冠,五彩旒冠。
朝服的色澤,似燃燒的一條火龍。大漢將軍的鎧甲,錦衣衛的頭冠佩刀,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咚!
禮樂聲中,竟有戰鼓迴響。
飄忽的思緒驟然落地,心思轉動間,猛然意識到,他正身處歷史洪流之中,見證一個強盛王朝的崛起,揭開一幅歷史畫卷的蒙皮。
一幕幕,一節節,都帶著不同色彩。落在眼中,映入眼底,異常的鮮活。
冊封典禮過半,孟清和已有些暈頭轉向。繁雜冗長的過程,記在腦中的不過一二。不由得佩服兩京禮部官員,能遍查史料定下大典章程,當真是不容易。
文樓叩拜完畢,隊伍再上丹陛,這次,是確確實實去見皇帝。
孟清和袖手慢行,膝蓋一陣陣痠麻,不用看,一定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