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節(第1/3 頁)
燕王擦掉眼淚,沉痛表示,天子被奸臣迷惑,勸說沒用,只能兵諫。
郡主忙道:喊打喊殺的多傷感情,有事可以商量。
燕王搖頭,只有掃除奸臣,請天子恢復高皇帝典章,赦免諸王,返還封地,大家才能有事好商量。
郡主瞪眼,這還“好”商量?
“天子許臣所請,臣即還師北平,再無他望。”
“天子已許地求和,殿下是否過了些?”
“求和?”朱棣冷哼一聲,取出北平送來的書信,遞給慶成郡主,“堂姐自觀。”
信是朱高熾所寫,內容是朝廷徵發遼東戍邊之軍南下。河北諸將聞聽訊息,紛紛出擊,沿途阻截,總算將大部隊攔了下來。燕王妃做主派北平守軍戍衛遼東,又徵調守禦千戶所的部分蒙古騎兵,才沒讓遼東出亂子。要防備的可不只是北元,還有野人女真等部。
“天子求和,蓋因奸臣欲緩我師,候各地兵至耳!殘元環伺卻徵發遼東邊軍,可曾想過後果?”
捏著信紙,慶成郡主臉色變得很難看。
緊接著,燕王取出侍中黃觀、修撰王叔英、都御史練子寧在廣德等地募兵的證據。方孝孺撰寫的勤王詔書也被擺在了郡主面前。
燕王流了兩滴眼淚,又添了一把火,“明知孤會察覺,仍派堂姐前來,可念堂姐安危?堂姐為天子奔走,天子卻是如何待堂姐的?”
慶成郡主的臉色變得更加難看。
“昔日,吾能送三子進京,若天子真心求和,為何不遣吳王衡王前來?天子不肯令親弟為使,誠意何在?”
一番話落,慶成郡主徹底沉默了,臉陰得能嫡出水來。
朱棣話鋒一轉,“天子雖不仁,吾卻不能不義。吾念親親之情,期天子能驅逐奸臣,拜謁孝陵,復太祖高皇帝之法,不然……”
“不然如何?”
“堂姐當語天子,待吾兵進南京,相見有日矣。”
慶成郡主無言。
皇帝不答應要求,就要開打?
“刀槍無眼,也請堂姐告知諸弟妹,大軍進南京時,當安守宅邸,方能無恙。”
也就是說,不要亂跑,也別想四下串聯,否則別怪他不認親情?
慶成郡主發現自己錯了,大錯特錯。
朱允炆的那點手段算什麼,朱棣才是真正的兇狠。
明白不可能勸服朱棣,郡主不再多言,也沒心思在燕王大營逗留,當天便乘船返回了對岸。
朱棣態度很好,親自相送。
慶成郡主心情複雜,幾番欲言,最終只化為一聲長嘆。
“殿下之言必定帶到。只願殿下信守承諾,待到那日,留吾等一條性命。”
“吾自當一言九鼎。只是堂姐答應的事還請做到。”
若非場合不對,慶成郡主當真很想翻白眼。說再也沒用,事到如今,只能期望朱棣良心發現,別讓自己白信他一回。
船行到江中,想起藏在袖中的燕王手書,慶成郡主叫來心腹,“回城後找人給魏國公府送信,再去曹國公府……記著,人一定要可靠。”
“奴婢遵令。”
站在江邊,看著郡主的船在江中走遠,燕王手按腰間寶劍,高聲道:“明日拔營,自瓜州渡過江!”
眾將齊聲道:“遵令!”
建文四年六月癸丑,燕軍集高郵、江都、通州、泰州戰船於瓜州,令都指揮華聚,內官白狗兒為前鋒,陳兵鋪子口,領舟師過江。
被親兵護送回到南京的盛庸恰好在此處佈防,率領寧波永清等地新募計程車兵,同燕軍展開大戰。
燕軍慣於陸戰,騎兵所向披靡,卻不善水戰,會水的不多,一旦被南軍掀進江中,撲騰幾下就會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