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節(第1/3 頁)
“火器隊可列入調軍名冊?”
“不入。”孟清和搖頭,“不過五十人,只當是本官的親衛。”
朱指揮沒有再問,轉而與一同負責練兵的大寧都指揮同知商量,該調哪衛邊軍南下。
大寧轄下諸衛同鬼力赤掌控的草原地域直接接壤,邊軍大規模調動,很可能引來韃子的窺伺。
目前只是兩三千人還好,朝廷一旦正式對安南動兵,調遣的邊軍數量最少也是萬餘。即便會有餘丁補充,仍是個不小的缺漏。
“可以先垛集壯丁。”孟清和知道這點,他也頭疼,“不歸入守城軍隊,先安排屯田,春耕間隙操練,錄好名冊送到北京,魏國公奉皇命在順天府練兵,只要他點頭,問題不大。”
朱旺等人互相看看,暫時只能這樣。
好在大寧實力今非昔比,有佛郎機炮和虎蹲炮裝備邊塞,火雷和火藥的存量相當充裕,真有韃子前來犯邊,縱然新丁多些,憑藉火器和戰車地堡也能應對。
大不了不出城,直接在城頭開炮,投擲火雷。
鬼力赤的騎兵總不可能飛上來吧?
“朱指揮此言倒是提醒了本官。”孟清和敲敲額頭,“邊衛的敵臺寨堡一定要加固。春耕時多派遣邊軍巡衛,遇警立刻點燃烽火,護衛邊民躲入寨堡,以固守為本。”
大寧地界上駐紮著兀良哈三衛,一旦烽火點燃,壯漢們定會第一時間出擊。以近段時間壯漢們的表現來看,大寧城的安全不用擔憂。只是壯漢們擅長是進攻,不擅長防守,為保全邊民,大寧都司才定下以守為主的策略。
“伯爺放心,下官等定不負所托。”
“諸位辦事,本官放心。”
孟清和又提出,現有的寨堡應儘快加固,守衛關隘的人手不足,暫且先用木石堵住,設定火炮,日夜巡邏。堵不住,便挖掘深溝,預設木刺,遇到韃子來犯,轟不死也要坑死。
想到大寧打穀草,門都沒有!
商討之後,眾人都認為此計可行。推廣到轄下邊衛,不能全盤照搬,也可作為參考。
計定,眾人各自領命離開。
孟清和回到伯府,提筆將今天所議之事,揀重要幾項寫成書信,分別送往宣府和北京。
沈瑄能不能看到,無法確定,給漢王提個醒是必須。至於魏國公那裡,算是做個報備。以徐輝祖的軍事水平,不會想不到這一點,但經沈瑄提點,遇有重大決策或對衛邊有益之事,孟清和都會給北京送訊息。
有備無患。
徐輝祖知道了,北京行部自然知曉。再給皇帝上疏,便少了許多波折。
南京六部看他不順眼,遇到和他相關的事情,總要挑刺。北京行部一樣看他不順眼,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再不願意,也要站在他這一邊。
孟清和不懼同文官打嘴仗,卻不願意在無謂的爭吵中浪費時間。
邊防奏疏遞上去,南京六部找茬,自有北京行部上去替他扛。
不厚道?
非也,此為共建美好社會,分工合作。
南北兩京六部,十二位天官,二十四位侍郎,擼胳膊挽袖子,踹凳掀桌,吵架群毆的場面,絕對是難得一見的盛景。
躬逢盛世,自當同樂。
孟清和表示,他是一心為國,絕對沒有看熱鬧敲邊鼓,借刀殺人的想法。
放下筆,吹乾紙上的墨跡,撇撇嘴,好吧,只有那麼一點點。
誰讓某些人總喜歡把他當成軟柿子捏?
要知道,柿子再軟,也是有脾氣的。
被蓋了“奸佞”的大戳,洗也洗不掉,不做點對得起這兩個字的實際行動,未免辜負了給他蓋戳的忠義之士。
信送出大寧,孟清和立即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