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節(第1/3 頁)
思緒飄飛,沒能捕捉到最後幾個字。孟清和的表情,很好的詮釋出“迷糊”二字。
沈瑄沒有重複,眼中笑意更甚。
“國公爺?”
話音剛落,整個人被扛上肩頭,視線顛倒,下一刻,陷入榻中。
“漫漫長夜,孤枕難眠。”
束髮的玉簪抽—出,黑髮散落。
修長手指穿梭在髮間,挑起一縷,送至唇邊。
極致的黑,重彩的紅,糾纏一處,似要灼傷人眼。
“十二郎,可願同瑄共枕?”
“……”不是說長談嗎?
沈瑄將孟清和的“疑問”看在眼中,卻不出言解釋。
單手撐在孟清和頰邊,唇角微彎,指尖一下下滑過孟清和的額際,鼻尖,唇角。眼中帶著笑意和縱容,好似在說,十二郎可自行選擇。
孟清和咬牙,運氣。
再咬牙,再運氣。
咬到後槽牙……終於爆發了。
xx的,這叫給他選擇?!
怎麼選?!
國公爺設下陷阱,孟伯爺果斷踩坑,毅然決然往下跳。
理智?
通通去死!
何謂色字頭上一把刀,他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秉燭夜談”的結果,兩日後啟程北上,孟清和沒騎馬,改乘車。
朱瞻基和朱瞻壑一同前來送行,朱高燧不在,他已同鄭和出發前往太倉。十日後,船隊將在太倉啟程,再下西洋。
此刻的邊塞,烽火再次燃起,殺聲震天。
嚴陣以待的邊軍很快發現,情況有點不對。
瓦剌騎兵和韃靼騎兵拼死互衝,韃靼騎兵貌似還在內訌。
邊軍們面面相覷,韃子不是來打穀草的嗎?怎麼自己反倒打起來了?
分配不均多少說得故去,還沒搶,這是為哪般?
混戰中,小股韃靼騎兵突然脫離戰場,冒死衝到一處地堡之前。在邊軍準備好槍炮弓弩,正要開轟時,為首一名韃靼千夫長突然高聲喊道:“奉韃靼太師之命,求見大明漢王殿下,阿蘇特部願意內附,請求明朝庇護!”
千夫長的官話並不流利,嗓門卻著實的高。
“別開炮!”
地堡裡一名百戶當機立斷,遣人飛馳內城送信。
朱高煦得知情況,再次登上城頭,望向遠處混戰的幾支隊伍,有些拿不準。
這是阿魯臺的計策,還是真被趕到窮途末路,不得不向大明低頭?
看眼下的情形,似乎後一種可能更大些。
第二百二十八章 送上門的便宜二
永樂八年五月,北疆戰報送至京城。
出乎群臣預料,阿魯臺領三千騎兵同邊軍對峙數日,竟不為犯邊,而是內附。
“陛下,阿魯臺為人狡詐,詭計多端,此恐為示弱之計。內附是假,圖謀不軌是真。臣請陛下三思!”
群臣意見趨近統一,向不兩立的朝廷六部和五軍都督府難得立場一致,意見相同,都認為阿魯臺此舉可疑,內附更加可疑,絕對是全套,一定不能輕信。
朱棣沒有當朝做出決定,退朝後,馬上擬中旨,令內官亦失哈領人飛速趕往宣府。
“告知漢王,韃子不可輕信。便是內附,亦有發難可能。然逢春耕之季,刀兵驟起,烽煙蔽日,恐誤農時,損民一年之糧。兩害相權取其輕,依朕旨意,觀其真偽,應機而動,切莫大意。保邊境安泰,邊民安穩,方為要緊。若事有變,亦不可遲疑,遣經精銳騎兵出塞,先敵而動,佔據先機,當立於不敗之地。”
“奴婢遵旨!”
為加速行程,亦失哈只帶兩名宦官,由錦衣衛北鎮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