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節(第1/5 頁)
皇帝讓他們議新的遼東經略的人選,而且極為重視,那麼袁應泰此番怕是討不了好。
不過好歹是文臣出身,最後嘛,估計也不會出什麼大問題。
武將們略帶鄙薄地想到了這一點,便開始在心裡想著自家有那些親近的人才可擔此大任。
可是前頭皇帝也說,朝中對遼東那邊終究是不瞭解,貿然上任,指揮不動手下的人也沒轍兒,況且戰報送來,皇上大發雷霆,那邊的局勢不好,現在貿然進去摻一腳,不能力挽狂瀾的話,就只能給袁應泰做替死鬼了。
聖上要是放棄了瀋陽還好說,但是別說是聖上了,就連他們,對於瀋陽這種遼東重鎮可能落入建奴之手都是難以接受的。
如果戰事失利……
出於種種考量,除了有幾個略通兵事的文臣被推出來總籌遼東外,武將方面,沒有人選。
朱常洛:朕要爾等何用!我有一句mmp我一定要講,不僅要講,還要寫出來貼在你們每一個人的腦門兒上!
作者有話要說: 嗯,本來想要把這一卷寫長一點的,但是寫長一點情節該怎麼發展蠢作者憋死了都沒想出來,我還是當個短小的鹹魚吧,明末只要蘇蘇蘇、爽爽爽就好了,嗯!
第184章 武詔
朱常洛沒被氣死, 但是心裡窩了一肚子的火倒是真的。
大明的天子有勤政的,典型代表如太祖,還有孝宗皇帝朱祐樘——明前期的幾位皇帝不算, 這位是明中晚期少有的一位恢復了午朝的皇帝,所謂的午朝,和早朝相對, 並不是中午, 而是下午傍晚的時候開的朝會,也就是說, 大清早的上完早朝後, 到了下午,勤政的皇帝還會將一些問題拿出來與大臣們討論。但是孝宗是一個體恤大臣的皇帝, 有些事情早朝的時候可以略放放, 留待午朝,那大朝就有更多的時間回家先休息一會兒——但是也有很多愛偷懶的皇帝。
武宗皇帝的名聲, 不管是誰潑的髒水,反正已經是不能看了, 怠惰朝政算是一條,而且後面的世宗嘉靖皇帝、神宗萬曆皇帝都不怎麼勤勞, 他們對待早朝的態度都比較的懶散, 如今已經是大明後期,嘉靖和萬曆這連續兩任都幾十年不上朝——上上任的皇帝,穆宗隆慶皇帝比較倒黴,因為父親嘉靖和兒子萬曆的在位時間都很長, 存在感不高,說是賢明吧,也比不上孝宗那位公認的明君,後頭因為耽於女色,對朝政也怠惰了——算起來,大臣們也都懶散了。
大臣們習慣了不上早朝,常朝上爭鋒的場面也許久沒有出現過了,和萬曆年比,黨爭也變得緩和了些,勢均力敵,總比一方壓著另一方打要好。
作為一個皇帝,朱常洛自認為自己不是個在大多數朝代將要滅亡的時候出現的宛若智障的皇帝,他一不小心眼【崇禎表示自己中了一箭】、二不摳門貪財【崇禎表示自己中了第二箭】、三還懂得靈活變通,怎麼就這麼悲催呢?
文臣們推舉的人選裡,有幾個還是挺有名的,比如太子之師孫承宗,雖然人家是文臣,但是有些人就是有文武兼備的才能,然而,瀋陽的局勢已經是這樣的,這回先要把這問題解決了,武將也就算了,文臣總得熟悉一下情況,否則連紙上談兵都做不到,如果出了問題,要是有很多人逼著他把人治罪、給前頭真正出了紕漏的人頂鍋怎麼辦?
朱常洛先把這件事擱置下來,另外讓朝臣們議了些其他問題,比如說有災情出現,賑災的額度,該派誰去,某大臣被人參了某某罪名,其人該如何辯駁。
在這種事情上,文臣們的戰鬥力可飆升了不少,能透過科舉,他們本就不是弱不禁風的人,身體素質還是有保障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吵到激動的時候,便會有人動手。
雖然御門聽政的常朝是大臣一個個上丹陛和天子奏對的,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