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節(第3/3 頁)
屬實,邊塞諸將頓時興奮了。
阿蘇特部,阿魯臺,從魏國公和定國公手下逃跑的猛人。
想當初,定國公親自出馬也沒能抓住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躲藏本領太高,尋人不著。現如今,不用費勁去找,自己出現,簡直是送上門的戰功!
若能一舉拿下這三千韃靼騎兵,生擒阿魯臺,晉官升爵,封妻廕子,榮耀三代,都不在話下。
各鎮守下令,遊騎斥候日夜巡邏,邊民分發或自備槍矛棍棒,屯田放牧時,加強警戒,一旦發現韃子蹤跡,立刻吹響木哨。遇有緊急,各煙墩地堡立即烽火示警。
宣府城,朱高煦親自披甲執銳,走上城頭。舉起千里眼,瞭望塞北草原。
正值春耕時節,翻耕農地,開墾荒田,挖深壟溝,選播糧種,都需要大量的壯丁人力。
欽天監觀星,順天八府官員上奏,均言,今歲恐有大旱之憂。
北京工部派遣官員探訪各地,令府州縣官員組織民眾開深井,在河邊建造水車,開挖溝渠。凡開井挖渠,可抵當年徭役。
有御史彈劾此舉不妥,北京巡按御史失責,理應嚴懲。
奏疏經通政使司封存送上,當即被永樂帝駁斥回去。天災將發,不思為朕解憂,為民脫困,還想著排除異己?
撞上皇帝槍口,御史必然悲劇。
一道敕令,烏紗帽摘掉,下放邊塞勞動改造,和廣大勞動人民一起挖井抗旱。
大旱之後,往往伴隨蝗災。
一旦旱蝗連發,又將有無數百姓流離失所,飢餒而死。
永樂帝為何急令皇莊種植番糧?頻發的水旱蝗災,就是最重要原因。
宣府屯田數年,旱蝗對農田的摧毀力度,朱高煦十分清楚。不惜冒著被御史彈劾,召集民力,開墾荒田,播種番糧,只為將天災的破壞力減少到最低。
自回到宣府,他幾乎要睡在農田邊上。一天十二個時辰,恨不能當做二十四個時辰來用。不想,偏偏這個時候,當了幾個月老鼠的阿魯臺,突然冒出來找他不自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