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節(第1/3 頁)
得知父王目前情況,朱瞻基在朱棣面前幾次求情,都沒能讓朱棣鬆口。
朱棣卻也未曾氣惱,只和道衍說:“朕的長孫遠比他父王聰慧百倍,可惜了。”
聽到朱棣的話,道衍唸了一聲佛號,沒有接言。
縱有惋惜,心意已定,終不會更改。
“今日興寧伯入宮授課。”朱棣話鋒一轉,“你師徒二人也有數日未見,可要與朕同去文華殿?”
“陛下有命,安敢不從。”道衍站起身,雖鬚眉皆白,更顯蒼老,卻不需人攙扶,走得極穩。
文華殿中,孟清和點著掛起的“世界地圖”,口沫橫飛。
兩位親王和兩位世子聽得如痴如醉,雙眼放光。
只苦了舉圖的宦官,胳膊酸了,也必須等到輪班才能休息。
朱棣和道衍來時,孟清和正講到開闢新航路的美好前景,列出船隊遠航能為大明帶回的利益。主題思想可以歸結為一句話,海外廣闊,遍地是黃金,不挖白不挖啊!
海外之地講完,話題又轉到了臨近的日本琉球等地。
“倭寇侵我沿海,衛所官軍屢次出擊仍無法剿滅,長此以往必成大患。”
孟清和不是危言聳聽。歷史上,明中後期,倭寇的確是盤踞在大明沿海的一顆毒瘤。到了後期,假倭數倍於真倭,商人海盜之外,甚至有官員勾結其中,更難以剿滅。
“倭寇非癬疥之患,我大明威武之師,不能剿滅此等兇徒,怎安百姓?”
點到即止,不能說得太過。
朱高熾和朱高燧都陷入沉思,朱瞻基沒有出聲,朱瞻壑有些懵懂。
暖閣外,朱棣抬手,不令宦官通報,和道衍駐足片刻,卻沒有進入暖閣,而是轉身離開。
北虜,南倭,遼東女真,西南番邦。
想起錦衣衛遞上的條子,對照孟清和的授課內容,朱棣停下腳步,看向道衍,感慨道:“少師收了個好徒弟。”
道衍謙虛,笑道:“陛下也有了個好臣子。”
朱棣笑了,何必羨慕大和尚,自家人,有能耐才好。
既然有才,那就該賞。
當日課程講完,孟清和正準備出宮,白彥回卻在文華殿外候著,見到孟清和,笑著行禮,道:“恭喜伯爺。”
孟清和腳步一頓,“白公公所指為何?”
“陛下有旨,賞興寧伯銀一百兩,寶鈔五百錠。”
孟清和眼睛圓了,平白無故,怎麼賞錢?
白彥回沒有道出緣由,只笑眯眯指著身前的箱子,“箱子有些分量,咱家遣人送到宮門前。”
“多謝白公公。”
孟清和道謝,仍是沒弄明白賞銀何來。
不過,天子給錢總是好事。頂多再被老朱家壓榨幾次。反正早就被壓榨習慣了,多來幾次也沒什麼。
實在不成,找國公爺拿主意。以國公爺的政治嗅覺,錢該不該拿,第一時間就能給出答案。
白彥回吩咐四個宦官送孟清和到奉天門,自己快步趕回西暖閣伺候。
抬著箱子,一路走到宮門前,四個宦官頭上都冒出了熱汗。
“辛苦了。”
孟伯爺出手一向大方,搬一回箱子,四個宦官都有入賬。謝過孟清和,同門前當值的錦衣衛交代一番,頗有些依依不的轉身離開。
“勞煩遣人知會本官親衛。”
孟清和入宮,親衛必須在宮外等著,想找人,得請錦衣衛跑腿。
“伯爺稍等。”
當值的錦衣衛百戶是個生面孔,但也曉得興寧伯是“自己人”,當即叫來一名小旗,吩咐幾句,小旗應諾,領命而去。
片刻後,親衛沒等到,卻見一身大紅錦衣的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