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節(第2/4 頁)
王景弘站在船頭,一樣的感慨,一樣的淚流滿面。
還能活著回到大明的土地,當真是不容易啊!
第一百八十三章 民心
永樂五年六月,繼黎季犛父子被擒之後,安南黎氏如一盤散沙,徹底潰散,再無任何抵抗之心。聞聽明軍到來,立刻收拾細軟,四散逃命。
跑到鄰封仍有危險,進山做強盜也早晚被滅,出海是唯一的生路。
明朝軍隊忙著剿滅落草為寇的黎氏賊軍,暫時沒空理會他們,只等騰出手來再挨個收拾。
因與明朝交易獲利的當地土司以及被明朝商人僱傭,捧上了鐵飯碗的安南土人,意料之外,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
比起明軍,土人更熟悉當地的情況。
山高林密,江深水急,都不是問題。
甭管是上山還是下海,是走大道還是繞捷徑,但凡是可能的逃跑路徑,都會有土司和土人埋伏,日夜輪換,風雨無阻,守得結結實實。
土人靠著手裡的木棒和石頭,張開了一張大網,只要被網住,再無逃脫的可能。
能活著被帶到明軍面前是幸運,不少黎氏子孫都被土人活活打死,送到明軍面前的,不過是一具具面目全非的屍體。
為了辨別身份,明軍不得不叮囑土人,抓人值得表揚,揍一頓也沒關係,千萬別打臉,否則身份對不上,沒法請功。
土人記住了,送到明軍面前的俘虜,不管是生是死,總算不會再像個豬頭,無法辨認。
漏網的“大人物”一個接一個被抓獲。偽太子黎芮,偽梁國王黎潡,賊將偽柱國東山鄉侯胡杜等,費盡萬難跑到入海口,仍沒能逃出生天。
土人的手段之利落,動作之迅速,接收俘虜的明軍都不免感嘆。
張輔同李彬派人請示沈瑄,是否可從當地土人中甄選士兵,補充征討大軍的缺額。
“土人雖未可全信,然令其守土,不失為避免殘逆死灰復燃之法。”
自朝廷出兵到平定安南,先經疾病,又歷數場大戰,多邦及兩都等要地均需留兵駐守,征討大軍有了不小的缺額。無法繼續從廣西雲南等衛所抽調兵員,再調其他衛所的邊軍,難免勞民勞力,當地土人,主要是參與抓捕黎氏子孫的土人,成為首選。
“一則,土人家中多有佃戶,一衣一食均仰賴我朝商人。二則,黎氏篡位期間,對土人多有壓迫,其深惡黎氏及其附庸,抓捕殘賊有功,可選有膂力者充旗軍。土人銘感天恩,定赴以全力。”
送信的人快馬加鞭趕到憑祥,卻撲了個空,沈瑄已帶兵前往柳州,只能求見成國公和興寧伯,將新城侯的建議轉達。
“從土人中擇兵?”朱能看過張輔的書信,沉吟片刻,“這倒不是不可以。”
明朝軍隊,尤其是邊軍系統,有相當一部分由歸附部落組成。如朵顏三衛,完全是由兀良哈部落組成建立。永樂帝建立的三千營,同樣是以兀良哈騎兵為主力,增補勇悍邊軍。
遼東都司轄下的大部分新設衛所,軍民指揮使司指揮,同知,僉事及千百戶等,多是女真和韃靼。
甘肅寧夏等邊衛,旗軍中有不少回回和瓦剌牧民。再向西,亦力巴里等衛還有高鼻深目的西亞人,中亞人和蒙元時期的大食人後裔。
算上留在北疆的俄羅斯和東歐人後裔,此時的明軍,用國際縱隊來形容並不為過。
在朱能看來,甄選土人補充征討大軍不算大事,上奏朝廷,天子也會同意。
孟清和卻感到很不可思議,踹了鄰居的家門,搶了人家的宅基地,再把人撈過來為自己打仗?
不擔心會反水嗎?
朱能奇怪的看了孟清和一眼,“這是常例。”
不提明朝軍隊,馬哈木帶領的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