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頁(第1/4 頁)
朝中因為雪狼王與鳳家軍的戰事亂成一團,本來定於這個時段舉行的天曌國首屆科考,不得不暫時延遲考期,全國各地大量學子滯留京城,京城一時倒顯得比往年第六繁鬧,酒肆茶樓點兒也不因緊張的局勢有所蕭條,反倒處處一處名士風流的景象。自前年給皇帝出了個科舉選官主意,皇帝的心思便動了起來。他策劃了差不多兩年時間,年初施計壓下了名門世族的反對之聲,科考制度就緊鑼密鼓地實施開了。為了試驗科舉的效果,首屆科考皇帝並未按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逐級考,慢慢甄選,而是迫不及待地讓各地州府各自組織了一次鄉試,隨即立即讓試的童生進京分批參加會試和殿試。聖旨詔告天下之後,寒門子弟激動萬分,自是想憑著這天賜良機&l;一舉成名天下知&r;,然後平步青雲,一展所長。以前的舉薦制,令大多數寒門學子無望入仕,對皇帝這番&l;英明仁德&r;的決策,自是感激涕零,盛讚不已,馬屁不窮,蓋當今聖上乃&l;天縱奇才,智慧無雙,百年難遇,可比曾聖&r;的聖明天子,皇帝的聲望一時在民間學子中登上前所未有的頂峰。全國各地大量學子湧入京師,其中甚至不乏名門世族的子弟,除了有試試這新奇的科考的想法外,大約還有世族了弟與生俱來驕傲在內。那就是,就算世族子弟沒有赫赫家世,也未必不能搏個書生萬戶侯。
若在平時,這麼多學子留在京城,倒還沒什麼。考完試互相之間吹吹牛,比比才,再與青樓艷ji風花雪月一番,總鬧不出什麼大事。但面臨國難可不同了,這些傢伙平日裡沒事都要弄些事出來的。現在國家局勢亂成一團,這君人便成天聚在一起,高談闊論,對國家局勢大抒己見,大有若是他們在朝為官,還有什麼正中下懷是擺不平的意味在內。我頗能理解讀書人這種酸溜溜的心態,記得我前世看過一篇名為《中國的讀書人》的文章,裡面極其辛辣地諷刺了中國的讀書人,說&l;中國人一直把讀書的重要性過於誇大了。但其實他們重視的根本不是讀書本身,而是讀書所能帶來的好外,一旦讀書帶不來好處時,他們就鄙視讀書以及讀書人了,最常見的就是嘲笑其為窮秀才&r;,雙說他們&l;讀了書卻不能做官甚至常常受窮。這對讀書人自己來說是非常惱火的事。因此,他們常常心懷不滿,常常自命清高,常常大發怪論,常常不服從領導,可見讀書人也並不像他們自以為的那樣清高&r;,還說&l;中國的讀書人擺脫不讀書做官的圈套,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特別鼓勻心國家大事的緣故。他們有意無意地總把自己放在指點江山憂國憂民才高八斗報國無門的位子上。好像國家缺了他們就要滅亡,地球少了他們就不轉……&r;
這個作者的思想偏激,言辭刻薄,尖酸無比。雖然我不是完全認同他的言論,但他的部分觀點確實一針見血地點出了中國的讀書人延續了幾千年的某些醜陋習氣。天曌國是與中國文化相近的農耕民族,加上以前一直是實施的舉薦制,當他們突然有了一個機會可以進入夢寐以求的官場,必定會猶如八仙過海一般各展神通,將讀書人身上存在的劣根性集中表現出來。國家蒙難,正是他們&l;憂國憂民,評點天下&r;的時候。
我本來並不太注意這一君莘莘學子,若不福生今年應考的學生之,對這君成日聚眾高談闊論的學子並不關心。福生這些日子倒是天天出門,去酒肆茶館客棧聽人辯論,回來便雙眼發亮地談起那些聽來的高談闊論。我覺得讓他增長見識也錯,便沒有阻止,甚至有時也冒出過想易裝出門,看看熱鬧的想法,不過自從滴血餵鏡被安遠兮發現之後,家裡把我看得緊,老爺子放了放在,在我身子沒好利索之前,是絕不准我出門的。
沒想到機會來得挺快。景王決定議和的訊息傳出宮外的時候,這群學子聽聞景王居然答應了這樣屈辱的賣國之策,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