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佛門正統在白蓮(第2/4 頁)
。
這天地間的道統之爭除了佛道魔三方之外,餘者還有諸多道統,一如當初的百家爭鳴。
就以現在神州世界的強大,在加上開拓世界所吸收容納的無數修行體系、文明,不斷的推陳出新,思潮變化,如此下來別說什麼百家爭鳴了,就算是說萬家爭鳴都不為過。
只不過這些思潮出現的太快,泯滅的也同樣快,每一天都有新的思潮被提出,每一天都有舊的思潮被泯滅,真正能夠被稱之為一脈道統有資格開宗立派的存在,至少是有一位真仙強者存在,證明這一條道路能夠證道成仙。
說到底如今這天地是修行的盛世,所有的理論知識,所有的思潮變化,最終的真正目的是為了修行,為了要證道真仙。
一門學說,一門道統,不管思潮如何的新穎,如何的特別,歸根結底是要有助於修行,可以幫助修行者打破仙凡之限,可以讓修行者證道真仙。
如果說這門學說和道統連真仙都沒有,那就意味著無法幫助修行,無法證就真仙,那麼就會立刻遭到所有修士的排斥和拋棄根本無法得到擁壘。
是以這天地間的學說思潮雖然稱得上是萬家爭鳴,但是真正的能夠擁有證道真仙存在的也只有不過百餘家,而這百餘家之中還有數十家的學說道統雖然擁有真仙強者,但是這些強者證道真仙也是機緣巧合,他們自身都無法說明,至少在未曾有第二個證道真仙出現的時候,他們註定無法更加興盛。
而這天地間除了佛道魔這三方道統如同三大霸主鼎立天地之外,其餘的諸多學說道統,當以巫門和儒教為尊,巫門這一方傳承可以追溯到人族最初的古老時代的勢力有多麼強大且不說。
就說這儒教的出現真正意義上是在大周神朝時代,而後歷經無數在,儒教出現了不少的聖賢,將這儒教發展壯大,在其最鼎盛的時候就連佛道魔都需要退避三舍,不敢和其爭鋒。
如今天地復甦,佛道魔重新執掌天地權柄,儒教雖然出現了一位文昌帝君這樣的聖賢,但是其卻也未曾真正的執掌儒教的各方權柄。
畢竟這些年發展下來,儒教內部的諸多聖賢不斷留下傳承,支脈無數,各方的力量也都不一而足,想要真正的統一都很困難。
若是文昌帝君是以某一方古老的儒脈崛起,倒也是可以藉此來鎮壓各方統一儒教,但是他的學說道路其實無異於是在儒教中新開闢的一脈,根本就無法徹底的統合各方,因此才有如今的情況。
當然即便如此,儒門的諸多強者也不少,被視之為魔道佛之外的第一教派。
換做是其他的道統出身的強者不敢說這些事情,但是如果放在了儒教的強者身上,他們卻不會缺少這般的膽氣。
誠然那位文昌帝君王伯安大力支援玉皇,但是卻並非是意味著所有的儒教強者都是會願意支援玉皇的。
當初大明神朝剛剛晉升的時候,作為神朝之主,毫無疑問玉皇得到了各方的支援,憑藉著他的力量也可以鎮壓神朝內部的各方勢力,就算是互相之間有所衝突矛盾,但是這都是屬於內部的問題。
畢竟說到底儒教無論是從最初建立的時候,還是他們崛起的時候,都是在某種程度上依靠著人族共主,諸多神朝之主,將彼此捆綁在一起,成為神朝之主的喉舌,也藉著神朝的力量壯大。
可以說,儒教的根基就在人族,就在朝堂,一旦失去了這兩個基礎,也就是意味著儒教的動盪,甚至徹底的崩亂。
如果是玉皇一直的依靠儒教,那麼這儒教毫無疑問會成為他最大的助力,雖然在這個情況下雙方互相會有鬥爭,會有利益的衝突,但是卻在某個局面內鬥而不破。
然而當巫神教降臨以後,巫門想要拿回來屬於他們曾經的東西,他們和儒教對於人族祭祀權柄的爭奪,註定了雙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