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大唐的專業分工模式(第2/2 頁)
止土地兼併。
而府兵制,就是戰時從農家抽取子弟入伍,可免租庸調。
可到了李隆基時代,均田制已經崩潰,世家大族兼併良田,許多人都沒田了,談何去抽取農家子弟入伍?
據史料記載,天寶八載,管理府兵的折衝府,已經沒有兵源可交。
此時是天寶五載,府兵兵源枯竭的問題,早已突顯,並且折磨著想要建立赫赫武功的李隆基。
於是,李隆基就開始玩募兵制。
正史上的募兵制形成時間,就是天寶年間,這是中國古代軍事的一次重大變革,幾乎此後歷代王朝都沿用。
大明初年恢復到府兵制,但不到三代,就開始募兵制。
所以,李倓說的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句話立刻觸動了李隆基。
李隆基不懂造紙,他難道還不懂管理模式?
他是萬萬沒想到,眼前的李倓,造個紙,居然能提出這樣的模式出來。
這不與他最兩年一直在推動的募兵制的想法,不謀而合麼?
支援李隆基募兵制改革的頭號得力干將就是李林甫。
但募兵制對財政的壓力太大,朝廷養專業的兵馬,十大藩鎮,近五十萬大軍,根本養不起。
之後北宋搞募兵制,軍費佔一年朝廷總收入的七八成。
北宋巔峰時期一年收入是王安石變法的時候,一年達到6000萬貫,平時大約在3000萬貫,一年軍費支出大概在2000萬貫到2500萬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所以北宋為了解決財政問題,就開始大力發展商業。
就目前大唐的商業底子和稅收制度,是撐不起李隆基的雄心的。
還得等到兩稅法的出現。
這是後話。
李隆基問道:“這種方式,造紙便能更快?”
“自然是能更快,一是對工匠本身的要求下降了,以前需要一套全部都會的工匠造紙,現在一個工匠只需要懂將竹子剁碎,一個工匠打漿,一個工匠洗滌,一個工匠抄紙。”
“二是一個人一天重複做一件事,他能快速熟練。”
“三是一個人一天重複做一件事,那他除了吃飯和午休,其餘時間都在幹活,將工匠的時間最大的利用。”
“四是一個工匠只掌握一個環節,即便他被別人出高價挖走,他也無法替別人造出澄心堂的紙。”
聽完這四點,李隆基已經徹底沉默了。
他終於相信李倓一天真的能造六萬張紙,而不是瞎說八道。
“妙!實在是妙!”李隆基不由得感慨。
他已經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這個孫兒。
李隆基擅長用人。
從姚崇開始,他的每一任宰相任免都與大唐的局勢有關。
例如姚崇辦事不拘一格,是因為武則天留下來的爛事太多,需要這樣大開大合的宰相快速解決問題。
之後的宋璟刻板嚴肅,是因為大開大合之後,綱紀鬆懈,需要宋璟重振綱紀威嚴。
到後來的張說、張九齡,他們都有自己的特點和李隆基本人的訴求,才被放在宰相的位置上。
包括李林甫,甚至安祿山。
所以李隆基對於識人有一套很清晰的自我判斷。
除了在安祿山那裡陰溝翻船。
喜歡我在大唐躺平擺爛請大家收藏:()我在大唐躺平擺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