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第3/4 頁)
的對用,白天在水坑附近挖到不少野菜,當然也有曉梅摻進去的,男人們都歇下了,女人們趁天黑把李有福帶來的玉米麵摻雜著野菜都做成了野菜糰子,前後打了幾次水,燒熱大人孩子簡單清洗一下,下次洗漱還不知道是什麼時候。
13抵達
越往南走,看到綠色也越來越多,野菜當然也多起來,李有福找了一兩次機會帶回些玉米麵小米。誰也沒多嘴,也沒人問怎麼來的。大夥的伙食漸漸多起來,小梅也偷偷偷渡出餅子窩頭之類的乾糧,當然也沒少照顧自己的小妹妹。在曉梅特殊照顧下鳳兒的小臉蛋也有了肉,一家子雖說在逃難倒也精精神神的。
眾人山裡摸爬滾打歷經兩個多月出了山,又東躲西藏輾轉來到唐山南部一片荒無人煙之地,這裡有大面積的草泊,蘆葦蒲草叢生,隨處能見到魚兒游來游去,喊一聲驚起一片飛鳥,除了交通不便,倒是象人間天堂。
他們現在正站在高高的河岸上,眼前是一條縱橫南北的大河,寬度約有百米,據老輩人說這條是分洪河,是以前分流洪水用的,後來太長時間這裡就沒再發過洪水,水位就慢慢降下來,看著河寬水多,在將來的三四十年後這裡的水會完全枯竭,河床變成了耕地。河的兩邊是高高的堤壩,堤壩兩側斜坡栽滿樹,以刺槐居多,間或有楊樹柳樹,因為年代久了,早就形成自成一體的樹林,大樹間是低矮灌木,地面雜草叢生,現在已進入初夏,這裡早就一派生機盎然,樹葉上是不是蹦出個螞蚱,腳底下不注意也會遊過一條蛇。
要住這裡嗎?大家一時也沒個主意了,安全了,但怎麼住?怎麼活?人活著不可能只活在自己圈子裡,要與人交往,還要生活必需品,這就決定了他們不能離人群太遠。上一世爺爺也是在這裡呆了幾個月,因為這裡不能耕種沒有可用土地,後來就定居在附近村子,他們這脈人也就在這兒一直生存繁衍下來。
“咱們先安頓下來,明天再出去探探情況,最後再做決定。” 李有福衝大夥說。“ 我們在樹林裡整出一塊空地,搭建兩個窩棚,這裡是北方平原,沒什麼有毒的動物,但也要防範,地面架高,防潮也防蟲,馬上雨季也快來了,窩棚要建牢靠,老大,你帶幾個兄弟砍幾棵樹,再借樹林裡的樹做好支架,弟妹帶著女人們多準備蘆葦蒲草,在堤壩上曬乾,編棚頂,和炕墊,”眾人答應著分頭忙碌。
靠樹埋樁,礙手的砍掉,離開地面半米多起基礎,曉英帶著姐妹幾個下水割蒲草,小點的孩子往岸上一根根拽。曉梅看水裡的魚眼饞,魚這麼多,看著怎麼能過癮!“曉菊,去找娘要個籮筐來,咱們抓魚。” “好嘞!” 聽說有魚,曉菊撒丫子就跑,沒一會兒就拿來籮筐。曉梅接過來,示意讓曉菊安靜,別出聲,籮筐慢慢沉入水中,意念調出井水,注入籮筐,空間裡的水怎麼著也比外面水好喝吧,魚兒快過來,沒一會兒真的有魚慢慢遊進籮筐,還不想走的樣子,曉梅心下高興,有效果就好,嘿嘿! 這回想吃魚不用愁了,這幾個月,嘴好饞!真想吃一碗紅燒肉解解饞,心念間,又有魚游過來,也有大魚游來了,曉梅怕被別人看出問題,看裡面有三四條魚 ,有大有小,也不貪,提筐離水上岸。遞給曉菊“去拿給娘,我們有魚湯喝了”曉菊麻溜的提筐開開心心的跑了,現在誰的肚子裡都缺油水。
中午,果然張氏煮了一鍋魚湯,眾人免不了都誇了曉梅。下午又忙半天,窩棚搭建一半,主要是需要的棍棒都要砍,蘆葦更是不可能一天就幹,晚上只好搭個簡易窩棚睡下。這樣前前後後忙了一個星期,窩棚總算有了樣子,炕板鋪好了 ,頂也搭上,上面又蓋了厚厚的蒲草捆,四周,圍上葦簾,夏季主要防蟲,防水。只等編好炕蓆鋪上就得。李曉梅對蒲草情有獨鍾,曬乾的蒲草富柔韌感,用來編蒲團,編床墊防潮又舒服,蒲草結的杆用來穿蓋子,美觀又方便。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