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節(第3/4 頁)
我…”
她要說的話沒在他瘋狂急切的唇齒之間,她能清晰感受到他的情緒。那種小心翼翼中帶著害怕失去的恐懼。
一切盡在不言中。
“…阿瑾,你說過我只能是你的,你說話要算數。”
她還能再說什麼,他的表現他的舉動已經說明自己之間的擔心是多麼的多餘。她怎麼能不信他,如果他都不能信, 那麼她重活一世還有什麼意義。
是夜,她在他的懷中絮絮地說起今日和祖母的對話,待說到子嗣二字時,他的眸中似乎閃現不一樣的光芒。
傳言像被風吹著跑, 一陣又一陣。
東宮紋絲不動,壽王府風平浪靜。看似兩男爭一女兄弟鬩牆的戲碼,偏偏當事人無動於衷。倒顯得有些索然無味, 傳著傳著變了風向。
流言之所以是流言,盡在於世人的口舌之間。原有的戲碼沒濺起水花,倒是暈盪開來。人們說著壽王府的事,轉到了葉訇的身世上。再從葉訇的身世,轉到梅青曉的身世。
梅青曉生父不詳,再一次引來世人的猜測。
民間的風向始終吹不到宮中,幕後之人等不急了。在一日梁帝難得臨朝時,燕國公冒死進諫,上折進言道士及禍國之源,氣得梁帝當場摔了摺子。
已經走火入魔的梁帝哪裡聽得進此等大逆之言,他自以為自己馬上就要得道長生,更加不把世間芸芸眾生看在眼裡。
正當他要下旨斬了燕國公時,太子站出來。
太子附議燕國公,以自身經歷闡述修道長生純屬無稽之談。天下道士之中,十有七成是假道士,不足為信。
隨後葉訇梅仕禮等人支援太子,齊刷刷跪了一半有餘。
太子這一出頭,局勢逆轉。
梁帝的怒火對準自己的兒子,氣得要廢太子。虞國公假惺惺地勸說,實則是火上澆油,把梁帝的火拱得更旺。
太子見陛下執迷不悟,很是痛心。要不是梅大人等人眼疾手快一把將人拉住,只怕太子真要一頭撞死在大殿上。
梁帝大怒退朝,聽說一回到長生殿就吃了兩顆丹丸。
燕國公原本打算死諫,再一頭撞在大殿上,以此激起民憤。他料定梁帝已迷失本心,根本不可能採納他的進議。他要的就是梁帝降罪他們燕家,他們燕家才可順應民意推翻梁朝。
千算萬算,沒算到太子會站出來。更沒想到的事,太子像是洞察他的打算,居然用了同樣的招術。
散朝後,朝臣們議論紛紛。
有人猜測太子此舉必是失了陛下的心,指不定真一怒之下廢了太子之位。如果那般的話,壽王就有了出頭之日。
麓京城中最不凡耳眼聰靈之人,原本清靜的壽王府突然變得炙手可熱。
在一片猜疑聲中,壽王府謝絕所有主動示好之人。連女眷走動都斷了,梅青曉也不再見任何上門拜訪的女客。
眾說紛紜之時,李將軍回京了。
李將軍常年鎮守邊關,其長子驍勇無比,二子足智多謀,三子身手不凡。李將軍回京,隨行的是次子和三子,長子留守邊關。
李家一向低調,因為李如楠與京中貴女們鮮少往來,許多世家們幾乎都快把他們遺忘。李將軍一回京,李夫人就辦了一場宴席,宴請麓京的世家夫人和姑娘。
說也應當,李家的二公子和三公子常年隨父在邊關,二人都未娶妻。李夫人宴請女眷,無非就是替兒子們相看。
梅青曉身為壽王妃,自是接到請帖。
自打那一日見過後,她聽人說李如楠又去找過兄長几回。兩人每次見面都要比試一番,竟然真的成了好友。
李夫人將門主母,自是颯爽之人。李如楠跟著母親迎客,見到梅青曉時,二人交換一個心照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