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節(第2/3 頁)
之子的兩條腿,連停在堂中的兩具棺木都砸個稀爛。
如此尚不罷休,更以“刁民奸商”“汙衊勳貴”為由,反告茶商,侵佔茶商家產,霸佔了經營數代的茶園。
如此慘事,簡直聳人聽聞。
聽完班頭講述,獄卒已是駭然色變。
“當時有言官彈劾,天子終於下了狠心,令刑部大理寺嚴查。結果沒想到,朝堂剛傳出風聲,茶商一家就在神京郊外被‘匪徒’殺死,屍體被一把火燒成飛灰,死無對證。”
“都死了?”
“都死了。”
“事情就這麼完了?”
“不然怎麼著?”班頭斜眼,“沒有苦主,怎麼查?”
傷人的罪名被推到侯府屬官和幾名家人身上。慶雲侯在朝堂上顛倒黑白,言奸商不法,都御使挾私怨,意圖汙衊侯府。
兩位都御史氣得滿臉鐵青,奈何證據都沒湮滅,宮內又有周太皇太后,最後,只能看著慶雲侯洋洋自得,束手無策。
然而,夜路走多了,總會碰到鬼。不信邪的結果,必是踢到鐵板。
“事情過去兩年,再無人提起茶商一案。慶雲侯府愈顯跋扈。”
班頭頓了頓,見獄卒滿臉憤然,笑道:“偏就在這個時候,慶雲侯世子被錦衣衛抓捕,下了詔獄。慶雲侯怒衝衝趕來,直接被千戶大人攔在詔獄外,門都進不來。你是沒瞧見周侯爺當時那個臉色,嘿!”
詔獄是什麼地方,敢硬闖,別說是侯爺,就是國公,也吃不了兜著走。
當時的情形,班頭記憶猶新。
有火不能發,慶雲侯只能守在詔獄外,苦苦等足半月,才見到狼狽不堪,走路都需人攙扶的兒子。
一怒之下,慶雲侯進宮向太皇太后哭訴,意外被罵了回去。懷著一口怨氣,慶雲侯不聽勸阻,上疏天子,不想惹來弘治帝怒火,差點被當場奪爵。
心驚膽戰的回到家中,慶雲侯遣家人四處查探,方才得知,兒子口無遮攔,竟口出汙衊景泰皇帝之言。
“嘶!此事當真?!”
聽到這裡,獄卒倒吸一口涼氣,班頭連忙道:“小聲點!”
土木堡之變,朝臣擁立新君。
奪門之變,英宗重奪帝位。景泰帝廢為郕王,軟禁西苑,英年早逝。
英宗不許景泰帝葬入皇陵,本就引來諸多非議。為堵天下人的口,憲宗皇帝追認郕王帝位,改諡封號。同理,弘治帝自然不會輕饒口出無狀的周瑛。
再者言,英宗一脈同景泰帝有齟齬,也是老朱家自己的事。區區一個外戚,對皇家出口不遜,哪怕是醉酒無狀,也要問罪。
止於自己,弘治帝可以寬容。涉及先帝,必不能輕放。
周太皇太后為何會將他罵出宮,天子為何會大怒,慶雲侯終於想了個透徹。再不敢上疏,更不敢煩擾太皇太后,只能守在詔獄門外,等著兒子出來。
無論如何,天子總不會要了兒子的命。
自那之後,周瑛終於曉得祖訓的厲害,行事再狂妄,也不敢沾染皇家。但對抽了他鞭子顧卿,卻是恨到心裡。凡有機會找茬,必不會放過。
相比之下,慶雲侯的態度則有些耐人尋味。一掃之前的跋扈不說,竟安下心來,在府中鑽研佛法。鎮日同番僧對坐講經,頗引來京中一番談論。
日子久了,朝中接連有大事發生,議論之聲方才淡去。
此番侯府出孝,周氏外戚重新走回眾人的視線。結果不到幾日,周瑛又被抓進詔獄。
“這都是報應!”獄卒恨聲道。
慶雲侯不是好佛法,怎麼沒參透“因果迴圈,報應不爽”?
班頭沒接話,腰間掛著牢房鑰匙,快走幾步,停在關押周瑛的囚室前,手握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