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皇上要乞討(第1/2 頁)
趙佶在道士們的極力鼓吹之下,越發地有些仙氣飄飄了。
人皇在世,頂多也就活上百來歲,可這仙皇,一旦飛昇天界,可以掌控六界眾生。
本來,趙佶最初推行道教,無非是想要提升一下自己在百姓中的威望。
可這成天詩詞歌賦熬著,琴棋書畫享著,還成天仙氣飄飄地練著,他還真以為,自己是什麼玉帝的長子長生帝君。
趙佶在道士們的慫恿下,修道觀,鑄成九鼎,建起了方澤,修了明堂。
他差點沒把大宋弄成最大的道觀。
既然修道,那就得靜心,不受外界打擾,所以,趙佶放心地把朝政託付給蔡京。
蔡京果真不負所望,不到幾年時間,就直接把全國上下的官員,不說百分百,至少是大半以上,全換成了他自己的心腹。
他以紹述神宗的名義,清理掉所有的政敵,一時間,不管蔡京要幹個啥,那都是舉國奉迎。即便趙佶有空閒的時候視朝,那整個朝堂,再無異言。
當時的朝廷,要想當官,有兩個地方在售賣。
一個呢,可以找到當朝宰相蔡京,那都是明碼標價的,只需要三千貫,就可以弄個京官來當。
那年頭當官,你永遠不必擔心收不回成本,一個縣官,一年就可以掙到四百多貫,一個京官,月俸甚至可達到一千多貫。
那還是明裡的收入,年終還有各種考核,各種獎勵,要知道,那時候一貫錢,可以買到十鬥米了。
有些人喜歡當京官,可以扶植自己的勢力,從外放的官吏手中,去敲詐些錢財。
當然,也有喜歡外放的,隨便到一處地方,若不把當地的地皮刮上幾層,那就算不得生財有道了。
大宋朝野上下,大家都忙成了一團糟。
皇帝要忙著修道成仙,朝臣們想著升官發財,邊地將官們,不在乎守土之責,只想著邀功請賞。
有的時候,為了湊點湊點人頭,實在沒法啊,一個個絞盡腦汁,乾脆殺點自己的邊民,充當斬獲的別國的入侵之賊。
當官的,成天就盯著老百姓的荷包,惦記的,就是老百姓手裡那點銅子兒。天天都得把官差們放出去,有名目自然要收,沒得名目,想出個名目來,也能夠收得到錢。
蔡京給大家帶了一個特別好的頭,為了將農民的田地據為已有。專門搞了一個西城括田所,經過評估,將良田定為荒地,然後劃到了自己的頭上。
那原來的田主,就直接淪為了佃戶。用這麼個法子,蔡京在江浙一帶,才圈佔千頃荒地,有多少敢怒不敢言的農戶,被迫在蔡京那兒佃租點荒地出來耕種。
蔡京簡直是個商業奇才。
他還搞了一個增價折納之法。把東西折成錢,又拿錢去折成物。
幾折幾不折,那錢就鑽到自己的荷包裡面去了。
老百姓眼睜睜看著,自己費盡心力得來的蠶絲,種出來的糧食,隨便給向個錢,就給官收了。
然後呢,可以高價再倒賣給客商。
當年那賣炭翁的故事,在蔡京的商業腦袋的經營下,天天都在上演。
那蔡京一直都打著紹述神宗之名,在朝野,他都說他那一套,便是對神宗新法的推行。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大宋的江山社稷。
他相當敏銳地發現,這鹽茶專賣裡面利潤大,直接廢除那些老鹽商們手中的舊鹽引,讓他們重新去官府買新鹽引。
本來茶葉,最初由官府去收購起來,然後再高價賣給客商。
蔡京覺得,那樣太麻煩了。
倒不如官府直接售賣茶引,把官府的獲利,直接加進去,還省得費人力去收茶。
當然,這單純地從農民那兒聚斂點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