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亂起(第1/3 頁)
“聖人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仁和禮,那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天下動盪,諸侯爭雄,以下克上者不在少數,公卿諸侯為了一己之慾,禍亂天下,百姓民不聊生,所以才會想要克己復禮,以禮治天下,期望讓天下重歸安定,信你似乎卻又對於儒家的仁和禮並不太認同。”荀靖也是說著自己的想法。
“不敢隱瞞先生,小子認為,還是法家的以法治國更加實際,人慾無窮盡,唯有力行法治,才可以使天下安定。示之以法,明之以刑,教之以禮,方為正道。”陳信是從後世過來的,始終覺得應該是以法治國,法律才是最後的底線,而且只要法律規定明確了,這很多事自然就會迎刃而解。
荀靖聽完了這番言論,拿起了眼前的茶杯,放在了自己的面前,也是沉默了許久,不得不承認,陳信“示之以法,明之以刑,教之以禮”這個理念很實用,也能解決很多的問題。
“老夫在你這個年紀,恐怕還說不出你這番言論,看你的樣子,似乎是更加崇尚法家,可是法家能解決一時的問題,卻並不能解決長遠的問題。儒家的幾個要義你可知道?”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信你所言,自然有道理,可若憑藉法治,就真的能解決這世上所有的事情,那儒家又何來發展這麼多年?還成為顯學,還讓諸多世家長盛不衰?”荀靖慎重的思考著,也在耐心的回答著,此刻的他已經將陳信當作了能夠和自己一同論學人,而不再是一個有天賦的孩童。
“那也是因為董仲舒為了迎合武帝的需要,所以才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大漢開國之初,可是採用過一段時間的黃老之學。正是因為讓利於民,休養生息,所以才有了文景之治,也為後來武帝北擊匈奴打下了基礎。”陳信對這一觀點也是認可的。漢初採用黃老學說,與民休養,這才有了文景之治,才有了國力的恢復,才有了武帝北擊匈奴的物質基礎。
“呵呵,信,那你又可知,董仲舒為何會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若是你讀過史官之作,當可明白,他可是經歷了七國之亂。若是天下再次復歸諸侯紛爭局面,則又是天下大亂,民不聊生,所以,他才會進一步修改儒家經義,同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同時提出大一統的理念,甚至為了確保天下穩定,避免下克上等事情再次發生,提出三綱五常。不得不說,大漢四百年,雖偶有叛亂,但是總體卻是平穩。”荀靖儘可能的和陳信解釋這些事情,也希望他能夠聽得進去,不要步入法家酷吏的歧途,“這中間,自然有儒家禮教之功,更有我世家之力,也是大漢以孝治天下的緣由。”
“叔慈公,這黃巾之亂平定可沒幾年呢,而且各地依舊還有黃巾佔山為王。不知他們又為何起兵造反?”陳信也是毫不客氣,說起世家豪強,陳信心中更是看不上。
“這自然是因為外戚和宦官禍亂之故。當年的黨錮之禍,外戚和宦官輪番上臺,爭鬥不休,若不是我等世家勉力維持,這天下,估計早亂了。”荀靖就這麼說著,這也是這個時代的人的觀念,外戚和宦官,尤其是宦官,那根本就不算什麼好東西。陳信聽完了之後,也是不再說什麼,總不能說,世家就是禍亂天下的源頭吧,即便滅了世家,後面也還會有其他的階級出現,而且這時候,世家對於社會的穩定和進步還是有一定的幫助的。
難道自己的想法真的錯了?
看著陳信的沉默,荀靖覺得有些事情還是要他自己能夠想通才好,也就起身離開,只留下陳信一個人在那邊發呆。
乘氏縣,屯田營,夜晚。
虎子帶領著一群屯民悄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