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美元石油體系(第1/2 頁)
德州儀器這邊在股市不斷的掃貨,同與宋康也派出了工作人員與德州儀器各董事之間進行接觸,看是否有股東原意出售手中的股份。
林峰對此倒不是很著急,兩年以後還有一個更好的機會,他可以等。在美國他不會投資實體行業太多,資金在美國投入太多可是非常不安全的。
前世可是有很多實際案例的,強大如毛熊家的資本都被給沒收了。瑞士的銀行都改變了永遠保護客戶隱私這一鐵律。華為的小公主也曾被扣押,如果不是華夏的經濟軍事實力的突飛猛進,孟公主還真不一定會被放回祖國。
重點的行業核心他都會放在國內,北美他是會投入太多實業的。但這不代表他會放棄北美市場,特別是金融市場。這國際金融市場可是他快速積累資金收割財富的一個重要渠道。
另外一點還有國際能源市場,如今他已經佈局了非洲的貴金屬礦,中東的石油資源他也想插上一腳。
不過這得在美國找一個代理人或者是強有力的合夥人,不然恐怕很難在中東立住腳。至少當時的國際形勢是這樣的。沒有歐美資本的介入,想要立足中東很難在能源石油行業有所作為。
要知道美國為了控制中東各國的石油能源,建立了石油美元體系。將美元與油石直接掛鉤。
根據後世的相關資記載,石油美元體系的建立始於20世紀70年代,當時美國與?沙特達成協議,將美元作為石油的計價和結算貨幣。
這一決定得到了?opEc其他成員國的同意,使得美元與石油緊密掛鉤,國際市場上進行石油交易的經濟體必須要有美元,美元自然也成為全球外匯儲備貨幣。
這一體系不僅為?產油國帶來了大量的資金,促進了這些國家的發展,改變了單一的經濟結構,而且使得美元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儲備貨幣之一,支撐了美元的全球大迴圈及美元霸權。
1973年的中東戰爭,導致石油價格大幅度上漲,形成世界性的能源危機。
石油美元協議。
石油美元協議是在1973年石油危機之後形成的。協議規定,沙烏地阿拉伯將其石油出口定價為美元,並將其盈餘的石油收入投資於美國國債。
作為交換,美國向沙特提供軍事支援和保護。這幫助美元鞏固其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並開啟了一個繁榮時代,美國因此成為全球企業銷售產品的首選市場。
1977年10月,石油輸出國組織宣佈石油價格由每桶3.011美元提高至5.11美元。稍後,又再度提高到11.65美元,結果使得世界的國際收支結構發生很大變化。這些變化表現在:因石油輸出收入大增,石油輸出國家的國際收支出現鉅額順差;而石油消費國家的國際收支因石油輸入支出劇增,出現了鉅額赤字。
原來,國際收支的格局為“發達國家為順差、發展中國家為逆差”,這種國際收支的格局被石油提價衝擊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石油消費國家中,發達國家遭受的打擊較為嚴重,發達國家的經常收支因石油提價而多呈現龐大逆差。
相反,石油輸出國的經常帳戶則發生鉅額的順差——這就是“石油美元”。
對於這種資金的規模,有各種不同的估計,根據一般推算,1974年石油輸出國家的石油輸出總收入約為1150億美元,其經濟輸入則約為400億美元,因而計有盈餘約為750億美元。這項盈餘,一方面表示了石油消費國家的外匯減少額,這也是一些發達國家國際收支出現鉅額逆差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則表示石油輸出國擁有豐富的石油美元。
這種鉅額的石油美元,無論是對石油輸入國還是對石油輸出國,甚至對整個世界經濟,都有很大的影響。
對石油輸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