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德挺進,丹後退(第1/2 頁)
因此,當德意志不少激進之人主張普魯士廢除1852年的《京都議定書》並收回這兩個公國的時候,俾斯麥卻是恰到好處的在普魯士議會上宣稱:絕不參與這種違反國際義務的事。
此後,俾斯麥更是在德意志邦聯議會上提出動議,最後達成協議,奧地利見此,為了免得失去德意志邦聯內部的人心,最終落入了俾斯麥的陷阱中,只能夠達成協議,共同派出軍隊佔領荷爾斯泰因。
隨著漢諾威和薩克森的人軍隊在荷爾斯泰因跟丹麥的2萬人對峙已經半月後,隨著德意志邦聯正式透過了該協議,奧地利和普魯士各自出兵超過2萬人,其他各公國也參與進來,一支超過6萬人的大軍在7月28日開往荷爾斯泰因。
克里斯蒂安九世為了清楚的證明丹麥並不想把德意志邦聯的這個成員邦拉住不放,也像克里斯蒂安九世宣佈的那樣,他願意放棄荷爾斯泰因,於是丹麥軍對向北後撤,到達了石勒蘇益格和之間的邊界。
1864年8月1日,德意志邦聯的這支聯合軍隊完全佔領了荷爾斯泰因。
受制於丹麥克里斯蒂安九世自己廢除《倫敦議定書》,使得各國對德意志邦聯的行動,難以找到藉口干涉,因此只能夠繼續觀望了。
不過就算沒有藉口,各國也得站出來表態啊。
“希望丹麥和德意志邦聯能夠免於戰爭,要不然對歐洲來說,將會是一場災難”
沙俄儘管因為克里米亞戰爭後如今處於虛弱期,但是他們的表態,還是有著巨大的威赫力的,德意志邦聯議會甚至為此要求軍隊在荷爾斯泰因不要向石勒蘇益格推進。
果然跟他們預測的那樣,英國整個歐洲大陸的攪屎棍也站出來了。
“大英帝國在波羅的海利益要受到各國的保護,我們不會容忍英國的利益受到侵害的,因此,英國將會派出一支海軍在波羅的海進行巡航。”
瑞典作為丹麥以前同屬卡爾馬同盟的一員,自然不願意看到丹麥被欺負了。
卡爾十五世在接受議會的時候,道:“我們要求各方冷靜下來,想想怎麼解決目前的矛盾,武力不能夠解決所有問題,瑞典支援克里斯蒂安九世就是丹麥王位”
不過可惜的是,卡爾十五世的話剛剛講完。
沒想到的是,幾天後的瑞典議會竟然選擇推翻了卡爾十五世要求瑞典準備派兵支援丹麥的草案,這令卡爾十五世非常失望。
但是看到議會的否決原因,卻是有很無奈。
因為,他們有理有據啊,原因是丹麥克里斯蒂安九世廢除了瑞典有簽約簽字的《倫敦議定書》下局勢才發展成為這樣的,這無關丹麥和瑞典盟約的性質問題,而是瑞典參與該爭端時,少了大義。
隨著瑞典議會否決卡爾十五世支援丹麥的草案在國際上曝光,國際一片哇然後,卻是沒辦法指責瑞典議會。
因為確實是丹麥違反協議在先。
因此,丹麥政府儘管表示失望,但是卻沒有了下文。
荷蘭政府則表示,“我們不希望看到中歐出現戰爭,因為戰爭意味著死亡,意味著各國的經濟軍事損失慘重,丹麥是荷蘭的親密夥伴,普魯士是荷蘭的親密盟友,德意志邦聯是荷蘭的友好鄰居,甚至荷蘭的盧森堡公國還是德意志邦聯成員,
荷蘭在立場上是中立的,不支援哪一方,荷蘭願意提供和平談判的場所,為雙方進行談判獻出一份力。”
隨著各國的表態,德意志邦聯聯軍放慢的腳步。
奧地利更是作出了暫停前進的指令。
此時的維也納處境不利,它不僅僅與普魯士保持著微弱的聯絡,並且匈牙利人非常反對奧地利參與丹麥戰爭。
他們堅決反對奧地利擴大其在德意志邦聯的影響力,尤其是反對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