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莊宗李存勖(十四)(第1/2 頁)
公元917年,即天佑十四年,夏日的四月,陽光已漸顯熾熱,萬物在這旺盛的季節裡蓬勃生長。在這個月份裡,李存勖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軍事部署。他命令李嗣源率領大軍,如同一股不可阻擋的鐵流,奔赴幽州,駐紮在淶水之畔,以穩固北方的防線。同時,他又派遣閻寶帶領另一支勁旅,趁著夜色,悄無聲息地穿越祁溝,執行一次突襲任務,最終成功俘虜了敵軍,滿載而歸。
在這緊張的戰局中,周德威,一位智勇雙全的將領,派人向李嗣源傳遞了一條至關重要的情報。他說道:“契丹大軍號稱三十萬,馬牛之數更是無法估量。然而,近來他們因糧草匱乏,食用的羊馬已經超過了一半,安巴堅(即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對此極為不滿,責備了盧文進,對來此征戰深感後悔。此刻,契丹的精銳士兵都分散在四處射獵,安巴堅的帳前兵力不足萬人。這正是我們出擊的最佳時機,應當趁夜派出奇兵,偷襲他們毫無防備之時。”李嗣源聽後,深感此計大妙,於是將此事詳細報告給了李存勖李存勖。
然而,《遼史·太祖紀》中對此事的記載卻略有不同。它提到,在四月時,契丹大軍圍攻幽州,卻始終未能攻克這座堅城。到了六月乙巳日,契丹主望見城中有像煙火一樣的氣息升起,心中暗自思量:“現在還不能攻打。”原來,當時天氣大熱,且多雨,對於攻城作戰極為不利。契丹主於是審時度勢,決定撤軍,留下盧國用守衛幽州,以確保這條重要的北方通道不被切斷。
時間轉眼到了秋七月辛未日,李存勖再次做出了重要的軍事部署。他派遣李存審領軍,與李嗣源在易州會合,步兵騎兵共七萬人,聲勢浩大。這三位將領都是當世的豪傑,他們共同謀劃,決定採取一種隱秘而迅速的戰術。他們讓士兵們銜枚束甲,沿著山澗河谷行進,直抵幽州。這樣的行軍方式,既能夠掩藏行蹤,又能夠迅速到達目的地,給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八月甲午日,他們從易州向北沿著山路行進。李嗣源率領三千騎兵作為前鋒,如同一把鋒利的尖刀,直插敵人的心臟。庚子日,他們沿著大房嶺向東行進,距離幽州還有六十里。就在這時,突然契丹一萬騎兵趕到,如同狂風驟雨般席捲而來。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敵情,李存審、李嗣源並沒有絲毫的慌亂。他們奮力抵抗,與契丹大軍展開了殊死搏鬥。最終,契丹大軍大敗,丟棄的毳幕、氈廬、弓矢、羊馬等不計其數。晉軍乘勝追擊,俘虜斬殺敵軍數以萬計,戰果輝煌。
辛丑日,大軍浩浩蕩蕩地進入幽州城。周德威見到各位將領時,激動得握手流淚。他知道,這場勝利來之不易,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第二天,他們向鄴城獻上了捷報,整個晉軍都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
九月,他們班師回朝。李存勖對李存審、李嗣源的功績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授予李存審檢校太傅的職位,李嗣源檢校太保的職位,以表彰他們的赫赫戰功。同時,他還給閻寶加封了同平章事的官職,以示嘉獎。
然而,李存勖並沒有因此而滿足。他深知,要統一天下,還必須繼續征戰。於是,在公元917年的十月,他從魏州返回晉陽,整頓兵馬,為接下來的戰鬥做好準備。十一月時,他再次來到魏州,親自督戰,以確保戰局的順利進行。
到了十二月,李存勖決定在黃河邊上檢閱軍隊。他深知,黃河是中原地區的天然屏障,也是抵禦外敵的重要防線。因此,他必須親自檢視軍隊的備戰情況,以確保萬無一失。當時,梁軍佔據著楊劉城,並在黃河邊上設定了相望的營柵,以防禦晉軍的進攻。然而,李存勖卻並沒有被這些營柵所嚇倒。他率領軍隊踏著黃河的冰面渡過河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平定了所有的營柵,並進攻楊劉城。
楊劉城中的守兵有三千人,他們憑藉著堅固的城牆和充足的糧草,妄圖抵擋住晉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