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王檀(二)(第1/2 頁)
公元908年,即開平二年六月,王檀的軍事才能與忠誠再次得到了朝廷的認可,他被授予邢州保義軍節度使這一重要職務,同時兼任檢校司徒,負責守護邊疆,保衛國家安寧。三年後,即公元911年之前,因其在鎮守邢州期間的卓越表現與多次立下戰功,王檀又被加封為檢校太保,並擔任潞州東北面行營招討使,負責指揮與協調東北邊境的軍事行動,展現出了他出色的領導才能與戰略眼光。
公元911年,乾化元年正月,一場關乎國家命運的戰役在柏鄉打響。王景仁率領大軍與晉人展開激戰,然而,天不遂人願,王師最終戰敗,這一訊息如晴天霹靂般震撼了河朔地區。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下,王景仁與眾將被敵騎緊緊追擊,形勢危急。此時,王檀卻展現出了他非凡的勇氣與智慧。他迅速組織起隊伍,嚴陣以待,不僅成功接應了敗軍,還為他們提供了必要的資裝,幫助他們逃脫敵軍的追捕。正因如此,許多將士得以倖免於難,王檀的英勇行為也贏得了眾人的讚譽與尊敬。
不久之後,晉軍大軍壓境,對邢州展開了重重包圍,日夜攻打,企圖一舉攻下這座重鎮。太祖對此深感憂慮,而王檀卻再次挺身而出,秘密上表請求太祖不要親征,他誓言將全力抵抗晉軍,保衛邢州城壘。在王檀的頑強抵抗與巧妙佈局下,邢州城最終得以守住,未被晉軍攻破。這一勝利不僅彰顯了王檀的軍事才能與英勇無畏,也為朝廷贏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
同年三月,因守衛邢州有功,王檀被加封為檢校太傅、同平章事,成為了朝廷中的重臣。七月,他的功績再次得到朝廷的認可,被加封為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並進封為琅琊郡王。太祖為了表彰他的卓越貢獻,特意派遣宣徽使趙殷衡帶著詔書前去慰勞,並賜給他絹千匹、銀千兩,以示嘉獎。這些榮譽與賞賜不僅是對王檀個人才能與功績的肯定,也是對他忠誠與奉獻精神的褒獎。
然而,政治風雲變幻莫測。庶人友珪篡位後,王檀的仕途也迎來了新的轉折。他被任命為鄧州宣化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兼侍中,繼續在新的崗位上為國家效力。儘管職位有所變動,但王檀的忠誠與勇氣並未改變,他依然盡心盡力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
末帝即位後,對王檀的才能與忠誠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將王檀調任為許州匡國軍節度使,並加封為檢校太師,以示重用。在接下來的五年裡,王檀不僅鎮守有方,還多次參與平定叛亂,為國家的穩定與安寧作出了巨大貢獻。特別是當蔡州刺史王彥溫作亂時,王檀受命討伐併成功平定了叛亂,因此被加封為兼中書令,成為了朝廷中的顯赫人物。
公元915年,貞明元年三月,魏博軍發生叛亂,局勢動盪不安。六月,晉王趁機進入魏州,分兵收復下屬各郡,河北地區一時之間陷入了混亂之中。為了支援河北、平定叛亂,王檀受命與開封尹劉鄩協同進軍。他率領大軍攻打併佔領了澶州的魏縣,俘獲了賊將李巖、王開關,並將他們獻給朝廷。這一勝利不僅彰顯了王檀的軍事才能與英勇無畏,也為朝廷平定河北叛亂奠定了堅實基礎。
然而,王檀並未滿足於此。他深知要徹底平定河北、擊敗晉軍,必須採取更為積極主動的戰略。於是,他秘密上疏請求派遣奇兵向西進軍河中地區,並從陰地關偷襲晉陽。這一大膽而巧妙的計劃得到了末帝的批准。公元916年,貞明二年二月,王檀率領大軍抵達晉陽城下。他指揮若定、英勇無畏地展開了對晉陽城壘的猛烈攻擊。在晝夜不停的攻勢下,幷州幾乎被攻陷。然而,就在這關鍵時刻,蕃將石家才從潞州率領援軍趕到。面對突如其來的援軍,王檀審時度勢、果斷決策,決定率軍大肆掠奪一番後撤退。這一決策雖然未能徹底攻下晉陽,但卻彰顯了王檀的靈活應變與軍事才能。
撤退後不久,王檀被任命為天平軍副大使並主持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