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蘇式技術的特點(第1/2 頁)
所以和這些技術員們說著圖紙方面的一些問題,對於趙建軍來說,那是非常的容易的,因為他們並不是零基礎的,都是有很多年的工作經驗,所以一些問題上面都是一點就通。
他也是透過傳授技術,然後面對他們就有一些難題上的詢問,向他們傳授著知識。
很快,兩天的時間就過去了。
趙建軍也是將一些技術方面的圖紙上面的東西全部和這些技術員們說了一遍,並且拆解的十分的詳細。
所以第一軋鋼廠的技術員們都已經上手了,對於免耕種播種機的技術,他們都已經非常的清楚,接下來就是實操了。
於是趙建軍也是帶著技術員們開始改造一個機床。
這次作為第一軋鋼廠的機床,改造的樣板。
所以技術部的那些技術員們全部都放下了手中的工作,都圍過來看著在聽著趙建軍手把手教他們怎樣改造機床。
這樣改造出來的機床的引數和他們第三軋鋼廠的引數是一樣的。
這樣也是有好處的,那就可以差異化發展。
就比如說他們第一軋鋼廠生產這一種零件,然後第三軋鋼廠生產另外一種重要的零件,到最後他們完全可以組合在一起。
這樣的話,效率也會直接提高的,完全沒必要讓整個軋鋼廠全部都進行全套的產業鏈進行生產,這樣是非常浪費的事情,如果是專精一個模組的話。
效率將會大大的提高,對於接下來可以在春耕之前就製造出可以供應全國的播種。
而想要造成這樣的結果,那就必須讓所有的機床的引數都差不多,這樣的話在製造出來的零件都可以共用。
這也是為什麼會讓趙建軍還有第三軋鋼廠的那些人員們去幫助其他的軋鋼廠進行改造機床,如果讓每個軋鋼廠自己去製造出免耕種播種機。
那麼完全沒有必要這麼的做的。
工業部只需要將趙建軍設計出來的免耕種播種機的圖紙交給那些軋鋼廠們,他們就可以設計出來了,這樣的成品。
如果是這樣做的話,那又何必會讓趙建軍他們作為帶隊的人選去,帶著他們指導改造機床。
而正是因為工業部想要進行規模化的,提高效率的生產,才會讓趙建軍他們去的。
因為那些其他軋鋼廠的,就比如說現在的第一軋鋼廠,他們的技術員又不是廢物,給他們圖紙又不是不可能製造出來,再加上這個圖紙已經在第三軋鋼廠製造出來了。
那麼就足以給他們信心。第一,軋鋼廠的那些技術員們完全可以在幾天的時間內就將圖紙分析完成,之後就開始著手改造,他們的生產裝置進行製造了。
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生產出來的那些零件們肯定和其他的軋鋼廠的零件不一樣,因為每一個軋鋼廠的技術員的理解,對於圖紙的理解的程度肯定是不同的。
所以這些技術員們改造出來的機床肯定是有些許的差距的,然後他們製造了模具零件之類的和其他的工廠的那些零件肯定是不相通的。
所以如果第一軋鋼廠完全按照設計圖紙製造出來的零件進行自主製造的話,那麼,他們製造出來的零件肯定是無法在其他的工廠使用,也就無法就和其他的工廠一起結合起來,拼裝成一個播種機。
因為在這個年代,其實很多的工廠,他們生產出來的每一個裝置引數都不一樣,基本上都是一個工廠生產一件完整的商品,想要讓好幾個工廠聯合起來一起生產是比較困難的。
所以才會讓趙建軍他們帶隊前往各個工廠,幫助他們進行機床改造,這樣的話,他們生產出來的引數的零件都是大差不差的,就算有細微的差別也是不影響整體的機器。
這樣的話,大家所有的工廠就可以專門生產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