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二章 以夷制夷(第1/4 頁)
第132章 以夷制夷
過去一年,香江股價、房價、地價、匯率全線暴跌,大量資本外套,整個置地集團的市值已經跌的只剩下30億港幣左右,按照當前的匯率,還不到4億美元。
而且香港的固定電話市場,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該安裝的電話客戶都已經安裝完了,市場的成長空間已經很小了,固定電話業務的投資價值也並不被人看好,香港電話的全部市值也只有幾億港幣。
以英豪現在的財力,狠狠心,甚至都能夠將置地集團整個收購掉,更不要說置地所控股的香港電話。
要收購香港電話,資金不是問題,最關鍵的是要讓怡和置地願意賣給英豪,而不是別人。
歷史上,置地確實是將持有的香港電話和香港電燈都出售了,其中香港電燈賣給了李半城,而接盤的香港電話則是另一家腐資電訊運營商,大東電報局。
大東電報局是腐國的老牌電訊運營商,成立於1872年,那還是在水線電報的時代。百多年來,大英電報局掌控了,大量腐國海外殖民地的通訊業務,已經躋身了世界500強的行列。
自從香江有了通訊服務,大東電報局就一直在經營相關業務,而到了70年代,大東電報局更是拿到了香江國際長途電話業務的獨家經營牌照。
原本,香江電話和大東電報局,一個經營市話業務,一個經營國際長途業務。但到了1983年,大東收購了香江電話之後,將兩家公司合併了起來,並在1987年重新在聯交所上市,這就是後來的香港電訊,也就是電訊盈科的前身。
電訊盈科進行合併重組之時,適逢移動通訊業務開始快速爆發,而接著又是網際網路通訊業務的迅速成長。電訊盈科憑藉壟斷經營,一舉佔據了香江通訊市場97%的市場份額。
這種壟斷經營,一直持續到1995年。在即將香江迴歸前,港府卻開始將一直壟斷經營了百多年的固話通訊市場,進行資本開放,允許民營資本進入。
其目的何在?猜測紛紜,這裡就不多說了。其後才有了和記電訊等其他香江通訊服務商的入局。
再看香江電訊的操作,1998年香江電訊的長話專營牌照被提前收回,代價是港府支付了67億港幣的補償。
而2000年的時候,大東電報局開始盤拋售香江電訊的控股權,結局是小超人擊敗了李家坡電訊,用120億美元完成了這次蛇吞象的資本操作,也就是後來的電訊盈科。
從這段歷史上不難看出,在香江迴歸之前,香江的通訊也一直是被腐資把持的,他們不僅在這期間,賺取了大量的利潤,最後還完成了高位套現的離場。
英豪現在介入的時間點,是1983年,移動通訊和網際網路通訊的市場還沒有出現,香江通訊產業的獲利能力遠沒有那麼誇張,想要收購需要的資本不算大。但最關鍵的是,要擊敗大英電報局這個競爭對手。
英豪公司運營良好,資金充裕,如果是透過市場行為,與大英電報局進行爭奪的話,應該並不會太難。
唯一的難點,其實是在市場之外。腐國政客肯定是不願意讓華人資本染指通訊行業的,這就需要陳兵去借力,對腐國進行施壓,不讓腐國政客來玩貓膩。
此時內地還在與腐國進行迴歸的複雜談判,想要藉助內地來施壓難度極大,而且容易把事情搞的更復雜。
歷史上,香江的移動通訊業務,是從1983年就開始建設的,此時腐國的tAcS標準還沒有建成,香江採用的標準,卻是北歐的Nmt系統。
陳兵先到燈塔去與摩托羅拉進行密議,其實就是要借用燈塔的力量。
用在香江採用燈塔AmpS移動通訊標準為誘餌,引誘燈塔介入,給腐國政客壓力,將對香江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