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零章 藍光led與感測器(第1/5 頁)
陳兵這次沒有再一路南下,而是直接飛回了特區,華科光電成立之後,後續幾個工廠就馬上要開始建設,諸多的技術研發工作也要儘快就要啟動,陳兵需要回去坐鎮安排。
去年陳兵一直在外面跑,談了很多的合作內容,建設了不少的研發中心,但除了那個計劃中的第二家半導體工廠之外,陳兵卻幾乎沒有建什麼工廠。
這次陳兵要新建的工廠,不止一家,而是一系列多家工廠。
第一個就是光纖生產工廠,第二個就是照明工廠,這兩個工廠都將隸屬在華科光電下面,技術也都是從飛利浦引進的。
飛利浦與英豪合作已經三年了,合作的領域也非常的廣泛,時至今日,飛利浦已經成為陳兵在歐洲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陳兵之所以與飛利浦的合作越來越深入,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飛利浦的經營策略相對比較開放,對於對外技術授權,或者設立合資公司一起經營,都比較容易接受。
歐洲的科技企業不少,但其中飛利浦是比較特殊的一家。
首先就是飛利浦的歷史足夠悠久,而且在各種技術方面的積累,其實也一直都十分的雄厚,在歐洲的諸多科技企業中,也一直是保持在頭部集團之中。
但飛利浦有一個很大的劣勢,就是做為一個荷蘭公司,背後能夠得到的支撐其實是比較脆弱的。
荷蘭是一個只有幾千平方公里,不到兩千萬人口的小經濟體,在歐洲內部其實一直並沒有多大的話語權。
荷蘭曾經有“海上馬車伕”的綽號,與葡萄牙、西班牙一樣,在大航海時代的早期都曾經風光一時,也曾佔有不少的海外殖民地,但後來又逐漸衰落,被歐洲幾大強國所壓制。
祖上富過還是能夠留下不少餘蔭的,荷蘭早早就進入了發達國家的行列,也有不少全球知名的企業。飛利浦就是荷蘭電子產業的典型代表。
荷蘭本土市場狹小,也就迫使飛利浦很早就開始了全球化的經營。
而荷蘭的話語權不足,在飛利浦全球化經營過程中,能夠給予的支撐不足,也使得飛利浦在全球化經營的過程中,不得不與當地的勢力進行更多的結合,這也是飛利浦在全球到處都是合資公司的原因。
飛利浦的業務範圍非常的廣泛,對於先進的科技追蹤也非常的積極,這是飛利浦一直能夠保持相當技術競爭能力的原因所在。
但荷蘭底氣不足,飛利浦在全球的競爭中,也就很難強勢的起來,在諸多的消費電子領域,飛利浦可以作為領頭羊存在,但一旦進入更重要的一些戰略技術領域,飛利浦就最多隻能作為頭部玩家之一。
這也就是飛利浦一向對於各種專利看的不緊的原因,即使掌握了技術的領先優勢,飛利浦也很難去追求過高的壟斷利潤。
既然如此,還不如將這些技術優勢,儘快變現成看得到的專利授權費用。
後世,曾經全球知名的飛利浦,其實已經衰落的很厲害,甚至到處去授權飛利浦的品牌了,這其實不僅僅是公司經營的問題,背後還有隸屬於小經濟體,缺乏支撐的原因。
英豪是註冊在香江的,其實一直是在兩個陣營的夾縫之間,尋求左右逢源,像飛利浦這樣根基薄弱,但技術實力不錯的公司,自然就成為了陳兵最喜歡的合作物件。
歷史上,飛利浦也是內地的技術引進大戶,在內地設立了很多的合資廠,內地不少技術其實都是從飛利浦引進進來的。
這次陳兵與飛利浦的合作,就是同樣採用了合資工廠的形式,陳兵出的資金比較多,在合資工廠裡佔有65%的股份,而飛利浦則主要出技術,佔有35%的股份。
這個由華科光電與飛利浦合資的光纖工廠,規模並不小,註冊資金起步就是2.5億人民幣,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