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八章 一路撒幣 一路考察(第1/6 頁)
假期放鬆了幾天,陳兵算是一年中難得不再忙於工作的時間,不過這種悠閒的時光,總是過的很快。
過完春節之後,陳兵就不得不再次啟程。這次,陳兵沒有再直接入關,而是搭乘火車到達了省城冰城。
冰城的歷史不算長,原本只是一個松花江邊的小鎮甸,直到中東鐵路修到了這裡,冰城才開始繁榮起來,形成了城市。
因此,冰城的建築中,有諸多的俄式建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索菲亞大教堂和中央大街。
就象滬海的外灘、羊城的沙面一樣,後市這些西洋建築,都成為了著名的景點和網紅打卡聖地。
但幾乎沒人在去關心提起,當初為什麼會有這麼西洋建築被建在了我們的土地之上。
陳兵來冰城當然不是來旅遊的,他這次過來是來拜訪黑省的巡撫。
陳兵的身份在香江徹底曝光之後,自然傳回了內地,雖然這個訊息的傳播,被有意的壓制了,但該知道的肯定還是會知道。
而黑省作為陳兵的家鄉,自然也得到了訊息,早就派人前往了特區,想要邀請陳兵回家鄉考察投資。
好在陳兵現在的成就已經足夠大,關於陳兵的訊息被控制在巡撫層面,沒有向下傳達到鶴城,否則陳兵再想安安靜靜的在家鄉過年都不可能。
陳兵對邀請他回家鄉投資,幾乎沒有任何大的意願,不是陳兵不想回饋自己的家鄉,實在是這個地方有些邪性,想要拉都拉不動。
後世在投資界有一句很出名的話,叫投資不出山海關,說的就是東北地區的營商環境,讓許多的投資人,望而卻步,根本就不敢輕易到這片神奇的地方進行什麼投資。
其實從資源稟賦上,東北並不差,無論是黑土地上的農業產出,還是各種煤、鐵等礦產資源都不缺乏。
而且在改開初期,東北作為老工業基地,無論是工人技術素質,還是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其實都是比較領先的。
只可惜,從90年代開始,東北的經濟,就再也跟不上內地的發展速度,而且是被越拉越遠,最後變成了重工業燒烤,輕工業直播。
客觀的說,東北經濟上的落後,與天氣原因有很大的關係。長達半年的寒冷冬天,對於脆弱的人類來說,真的說不上友好。
海南能夠成為東北第四省,一度有大量的東北人候鳥式的過冬,就是這種氣候造成的。
而東北經濟日漸衰落,另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經濟不平衡下的虹吸效應。
南方的經濟發展速度,在90年代初就明顯超過了東北,而在這個過程中,大量的東北技術骨幹,被挖角到了南方,尤其是南方的私營企業中去。
東北曾經是內地人口結構中,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區。
60、70年代,東北重工業崛起的背後,是內地大量的技術人員,被抽調到了東北,帶來東北人口的持續增長。
但進入90年代,這種人才流動的方向就開始出現了全面的逆轉,大量的外調進入東北的技術人才,千方百計返回了關內,同時也帶動了大批的東北技術人才南下。
這種人才流動方向是長期而堅定的,也逐漸的在改變東北的人口結構。
有能力的、有門路的,能走的都走了,留在東北的只剩下那些不願意走的和沒能力走的。
東北地廣人稀、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物價低廉,想要出人頭地不容易,但想要混個溫飽真不難。
離開東北的人,少有那種日子過不下去,不得不背景離鄉南下打工的,大部分是有些心氣能力,想要追求更好生活的。
最後是一大批不願意走的,佔據了東北絕大部分的資源,帶著沒能力走的一批人混日子,形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自此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