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基礎屬性(第1/2 頁)
這章詳細的解釋了一些屬性的概念,可能和一些人的理解有些出入。
一、力量
書中的力量屬性指的是肌肉強度,同樣30點的力量,人類和巨人的負重數值肯定不一樣,因為巨人的肌肉比人類多。
肌肉強度包括肌肉的生理橫斷面積,神經調動肌肉的效率,肌纖維的組成。
兩者之間誰更強?
這不好說。
同樣30點力量的人類,假設巨人的體重是人類的8倍,那麼他以負重而論只會是人類的4倍。
因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肌肉橫截面積的大小,就決定了個體力量的大小。
身高提高2倍,體重增加8倍,肌肉橫截面積只會增加4倍。
而神經調動肌肉的效率和肌纖維的組成,長年運動鍛鍊的人區別不大。
儘管這種細微的區別決定了世界冠軍和地方冠軍的差別。
但單論倍數而言只在1.0~1.2的區間。
而力量還有一個決定因素,就是骨骼槓桿效率,簡單來說就是不同物種的生理結構不同。
人類間雖有細微差別,但還是如同神經調動肌肉的效率和肌纖維的組成一樣,是一個決定世界冠軍的差距。
或者說個人的神經調動肌肉的效率、肌纖維的組成、骨骼槓桿效率的差異。
可以組成一個天生神力者和普通鍛鍊者的區別。
但這些都比不過因體型擴大,肌肉附著數量增加,所帶來的差異性變化。
或者說不同物種帶來的生理結構突破性的改變。
所以差不多生理結構的生物,最終大頭還是以肌肉橫截面積來算,也就肌肉的數量,來決定一個個體的大致力量範圍。
故而這裡採用人類和巨人為例。
按照動能定理,同樣的肌肉強度下,人類的速度將是巨人的1.41倍。
30點力量的人無負重,直線衝刺應該可以達到每秒28~30米的速度。
而巨人只有20~21米。
人類和巨人戰鬥,巨人可能會出現打不中人類,被秒,有可能會出現人類粗心大意被巨人強大的力量所殺。
二、敏捷
敏捷不是速度,注意敏捷不是速度,這非常重要。
敏捷代表生物手眼協調、肢體靈活、反應與平衡能力。
舉個例子,你30點力量無法在懸崖峭壁上走鋼絲,你18點敏捷一定可以。
或者你直接五指張開,放在桌上,拿小刀快速扎指縫,敏捷高的人可以準確地落在桌面上,敏捷低的人就只能扎自己的手。
再舉個例子,化學實驗中的試劑配置高手,做精密手術的醫生,手磨材料的八級鉗工,表演魔術的魔術師。
這些都是高敏捷人物的代表。
三、體質
體質代表了健康狀況和耐力,但對於防禦力的影響較少。
體質的提高,確實可以提高抗擊打能力,也就是生命值。
但本書的生物大多數是血肉之軀,這就意味著他們想要以血肉之軀堪比鋼鐵的硬度。
那體質屬性得上天。
書中的生物的防禦力數值,依賴於護甲,不管這種護甲是自帶的(鱗片),還是外來的(盔甲或力場)。
這些東西才是防禦力的大頭。
當然,也有一些如同偏斜、閃避之類的防禦值。
四、智力
智力是一項很複雜的屬性。
就連智商的測試都是很多種類的測試題目,進行測試後加起來。
所以這裡的智力提高了並不是六邊形戰士,什麼思維死角都沒有,幹啥啥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