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夜半風聲 > 第246章 劉家堡村

第246章 劉家堡村(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大宋不慫綜漫:周防有希居然是我妹妹?匠造大秦斬神:燭龍代言人,開局弒神槍暗夜風聲我姐夫是太子,我紈絝點怎麼了?青雲志逆天從小乞丐殺到一統天下被抄家流放後,我和族中女眷養兵百萬!三國:在下張繡,有何貴幹?穿越世界成為騎士綏陽錦衣盛明龍十一叫你來平定天下,你卻征服全世界在造大漢回春朝:這該死的婦道守不住了晚唐餘暉開局盤點明太宗,老朱都懵逼了!遺夢南國

方圓百里,劉家堡算是比較富庶的村子,原因只有一個:地多。

全村九十多戶,人均一畝地。

當然了,普通村民大多是租地種的佃戶,或是給地主家做長工,就比如劉萬春,家裡長工有三十多人,農忙季節還要僱短工。

……

進了劉家堡,從村容村貌上,就能看出明顯不同。

別的村子是坑窪不平的土路,劉家堡則是寬敞平整的砂石路,家家戶戶屋頂煙囪冒著輕煙,這說明家裡在生火取暖,換做貧困地區,這種景象很難見到,只有冷得實在受不了,才在爐灶燒一兩把秸稈。

劉萬春家,坐落在村子的最北,緊鄰那座光禿禿的荒山,兩進的宅子,條石壘砌的院牆,四角修建了炮臺,晝夜都有專人值守。

護院的武器五花八門,火銃抬槍老套筒,外加已經沒了彈藥的俄製莫辛騎步槍,即便武器如此簡陋,一般的小股土匪也不敢輕易來犯,只要護院守住一兩個小時,臨近鄉鎮的民團保險隊就會趕來增援。

齊越和王寶昌來到院門前,在炮臺上往來巡視的護院警惕性十足,見有陌生人靠近,立刻摘下步槍,喝道:“你們是幹啥的?”

王寶昌抱拳拱手:“勞駕給通報一聲,就說西大廟油坊的兆掌櫃,派我們來給劉老爺請安。”

“等著!”

護院沿著階梯下去,到裡面稟報。

過了一會,院門開啟,一個自稱是管家的中年男子出來迎接,先是寒暄了一番,然後客氣的說:“我們老爺有請,兩位隨我來。”

齊越拎著一隻半新不舊的藤木箱子,裡面裝著一部錄音機,這種青磚大小的微型錄音機,由德國AEG公司研製,專門提供給本國及友邦情報部門,用來從事間諜活動。

畢竟,劉萬春的律師兒子劉孝臣也不是好惹的,那是能和總理大臣說上話的人物,要想坐實劉萬春的罪名,就必須拿到證據。

小雪還在下。

飄飄灑灑,漫天飛舞。

兩進的院子,劉萬春和家人住後院,下人護院長工都住在前院,東西兩側是存放糧食的倉房,成袋的稻米大豆高粱堆積如山。

東北地區的飲食習慣,向來以高粱玉米為主食,日本開拓團移民來了之後,開始大面積種植水稻,所產稻米全部供應關東軍。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只要發現有人販賣稻米,立刻就會遭到逮捕,原因很簡單,稻米作為關東軍的軍糧,不可能私下對外出售,凡是出現在市面上的,大多來路不明。

相比較高粱米的粗糲,稻米軟糯香甜,趕上風調雨順的年頭,產量非常高,最近一兩年,本地人也開始種植水稻,除了留下少量口糧,大部分都被關東軍低價收購。

幾千年的傳統,短時間很難改變,東北春夏兩季乾旱少雨,在缺少水利設施的前提下,種植水稻的終歸是少數,耐旱、產量高的高粱玉米仍是絕大多數農民的選擇。

對老百姓來說,能吃飽就行,口感沒那麼重要。

……

在管家的引領下,齊越和王寶昌來到後院堂屋。

留著修飾過的八字鬍,身穿寶藍色對襟錦緞馬褂,頭戴一頂水獺的皮帽子,揣著棉護手,一臉庸人相的劉萬春早已等候多時。

管家來到近前,恭聲說:“老爺,他們來了。”

劉萬春坐著沒動,吧嗒吧嗒抽了兩口水菸袋,上下打量了一會齊越,轉臉對王寶昌說:“我要是沒記錯的話,你是小王吧?”

“哎,是我。”

王寶昌陪著笑臉。

劉萬春吐出一排煙圈,再吐出一口“煙箭”從中穿過,語氣裡帶著不滿:“正月十五那天,你們兆掌櫃親自帶著人,拉走了兩千斤糧食,這還沒到一年,咋

目錄
我被李二坑成了駙馬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