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臣之願景,國之強盛(第1/2 頁)
抒胸臆,淚染宣紙。
徹夜憂天下,豈敢安樂乎?
淚水不止一次,從臉頰滑落,滴落紙頁,綻開朵朵黑梅。
簡陋的內室中,燭光搖曳,薛福成披衣研墨,腦海裡浮想聯翩。
想起早年追隨湘軍,南征北戰的戎馬歲月;
憶起歷年潛身幕府,出謀劃策的高光時光;
記起多年出使國外,經歷種種的心酸歷程。
頃刻之間,百感心緒,交集心頭。
“我果真是老了...”
長嘆一口氣後,薛福成藉著微弱燭光,眯起眇眇忽忽的老花眼,提起毫筆,浸入硯臺,飽蘸墨水後,他邊想邊寫,宣紙上漸漸留下了他筆力千鈞的小楷字跡:
“奏請聖上治世六策:
臣薛福成跪奏皇上聖鑑。
臣有感,留世不久,今斗膽泣血上書。
眼下,正值世界鉅變,朝廷雖已興辦洋務,學習自強之術,但時至如今,士大夫們大多一味因循守舊,強調政事非成例不能行,人才非資格不能進。
學子們在八股、試帖、小楷上耗費時日,用非所用,朝中大臣一到講求洋務,便大驚小怪,稱事者狂人狂言,遂群起而攻之,甚至還對出使大臣攻擊誹謗,胡扯什麼“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長此下去,外國日強,我國日弱,後果已不堪設想。
臣往年,曾上書“治平六策”及“密議海防十事”,承蒙皇上聖恩,書中陳言多為採納。
可彼時,臣仍是一小子後生,僅言治民治軍之策,卻未觀治國治世之經。
多年來,臣出使西洋各國,親眼目睹洋人強盛之本、強軍之策。
為此,臣不免時時想起,我華夏之國,千百年來,一貫以萬邦之主,自立天下,如今何以處處受夷人掣肘,時時受洋人欺辱。
究其根本,已是國本動搖,?朝官中,文不敢諫,武不敢戰,百姓們,顛沛流離,水深火熱。
若要重塑國威,歸天下之主位,臣竊以為,應多習洋務之本,不可閉關獨治。
臣將一生耳聞目睹事,常年冥思苦想處,盡集此六策中,望皇上睹之有感,臣即含笑九泉,死亦瞑目。
科舉一策:
科舉既為納才要路,應因時適變,革古創新。
文章應以“經世要務”為本,需從義理、考據、辭章入手,三者合一為才,缺一不可。
考核應以“道德之鑰,經濟之輿”為主,凡有精通洋務者,禮部可特設一科,使奇傑之士,人才輩出。
外交一策:
大抵外交之道,與內治息息相通。
大國相交,應以和為體,以作可戰之勢為用,談判時,需靈活運用戰、議兩法,不可多走極端,以損國之聲譽。
既要外交,就需遵守國際法約和慣例,要遵循外交原則和禮節,雖國際法約在維護正義中仍有諸多不足,但清國一定要入國際公法,這樣,即便國體受侵,也能獲得國際在道義人心上的鼎力支援。
重視外交,善觀國際形勢,使才方面,需擇靈醒要員,要將國際大勢,實時彙報,以助朝廷在作重大決策時,有憑可依。
維護外交,外交是爭取合法權益的途徑,不是輸出自身觀念的渠道,現今大多使臣不是自高自大,便是諂媚自卑。總理衙門應借鑑洋人做法,與外交涉時,以國際法約和常例為憑,據理力爭,才能在國際上,服人心、堵人口。
經濟一策:
應從根本上改變壓制工商業的政策,轉變對工商業的歧視,為工商業締造有利條件。
應主張集股制度,創辦先進企業,對自有企業,要加以扶持與保護,若有能集股自成公司者,可在創立三年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