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揚州工人現狀(第1/2 頁)
道路兩旁,木柵欄外頭。
揚州百姓們伸長了脖子,看著馬車後面那個奇怪的大鐵桶,眼裡充滿了好奇。
此時大鐵桶上的煙筒,正在咕咕地往外飄著煙霧。
就好像家裡灶臺的煙囪一樣。
鐵桶下面同樣有一個簡易灶臺,有專門的人站在一旁負責往裡新增柴火。
“這鐵桶裡究竟裝的是什麼?”
“楊大人,這是準備現場給這些民夫們做飯嗎?”
“一定是這樣的,你們聽到沒有,鐵桶裡好像還有咕嚕咕嚕聲傳出,楊大人一定是在煮粥。”
“那大夥兒猜猜是什麼粥,楊大人愛民如子,我猜一定是綠豆粥。”
“這氣味聞起來不像是粥,我猜是愛心茶,或是十全大補湯,你們難道沒有聞到有類似中藥材的味道嗎?”
......
很快,工人們接下來的動作直接打斷了眾人的猜測與討論。
只見燒得滾燙、融化了的瀝青從大鐵桶中導流而出,最終流入地面。
而一旁拿著特製工具的幾名工人也早已準備好,當瀝青倒入地面後,趁著瀝青還未凝固,他們用手中的工具迅速將瀝青鋪平。
又有專門的工人跟在後頭,往上頭鋪撒一層細碎的砂石。
這只是第一層瀝青。
也稱為墊層。
這一層的瀝青會直接灌入地表,與地表緊緊抓牢。
其作用是能夠減少土基變形,改善土基溼度溫度,同時還可以起到排水隔水,防凍、防汙等效果。
等到這層瀝青稍稍凝固之後,楊憲指揮工人們進行第二次碾壓,讓它變得更加結實與平整。
接著在地面上頭鋪上一層用來製作雨傘的油布。
這是用來代替現代瀝青鋪面用的土工布。
鋪這層布,能將地面上比較集中的壓力分散開,起到加強和防護作用,提高路面的抗疲勞強度,延長瀝青路的使用壽命。
以此往復,一共鋪上三層瀝青。
最終定型。
整個過程與後世相比起來,顯得很粗糙,畢竟連混凝土攪拌物都沒有用,可放在眼下這個時代,能夠打造出這麼一條平整、防塵、防水又耐用的馬路,已經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這是什麼路啊?”
兩旁的百姓們望著黑漆漆的路面,一個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臉上滿是疑惑。
“我家大人說了,這叫做瀝青路。”
一個年輕工人在聽到旁邊老百姓討論,下意識挺了挺腰,無比自豪道。
而事實上,他也是第一次見這樣的路面。
面龐感受著鐵桶方向傳來的灼熱,鼻子聞著瀝青特有的氣味,這是一種說不出來的味道。
不僅能夠成為世上第一條瀝青路誕生的見證者,同時也是參與者,年輕的小工很驕傲。
他看向遠處那個身影,臉上滿是崇拜。
“小哥,這木柵欄什麼時候能撤掉啊?”一旁有百姓開口問道。
“楊大人吩咐過,要三天之後才能撤掉。這三天時間都有人負責把守,因為瀝青路面要晾曬三天時間,才能通行。”年輕小工伸手指了指遠處,開口道。“揚大人考慮過大家的出行問題,因此已經採取分路段進行,這幾天時間煩勞大家繞繞路。”
為了防止百姓們出於好奇進來,木柵欄每隔一段路都會立一個牌子,上面寫的便是三天之內禁止入內的告示。除此之外,還會安排民夫日夜巡邏。
“小哥說的哪裡話,楊大人為咱老百姓免費修路,別說是三天,就算是三十天也沒有任何問題。這次修路造價不菲吧,我聽說徵召的民工,楊大人那邊都是有給工錢的。”一箇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