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第三個主辦世界盃的亞洲國家(第1/3 頁)
時間過得真快呀,在混混沌沌中,四年就過去了。
當迎來2022年卡達世界盃時,我們仍然是半居家工作狀態,不過好在可以熬夜看世界盃,不用擔心第二天上班遲到了。
一轉眼間,自從我11歲看1982年第12屆世界盃以來,已經過了整整40年,今年是第22屆國際足聯世界盃,如算上今年這屆,我已經觀看了11屆世界盃,相當於見證了整個世界盃歷史一半的歷程了。
1982年西班牙世界盃、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1990年義大利世界盃、1994年美國世界盃、1998年法國世界盃、 2002年韓國和日本世界盃、2006年德國世界盃、2010年南非世界盃、2014年巴西世界盃、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2022年卡達世界盃,整整看了11屆。
看到這裡大家一定會有個疑惑,怎麼都是在國家舉辦?不應該是在某座大城市舉辦嗎?
比如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1988年漢城奧運會、1992年巴塞羅納奧運會、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2000年悉尼奧運會、2004年雅典奧運會、2008年bJ奧運會……
連世界第一大體育盛事奧運會都是在城市舉辦,為什麼世界盃要在國家舉辦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奧運會發源於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從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3年它就一直在古希臘的奧林匹亞市舉行。
在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停辦1500年後,法國人顧拜旦於19世紀末提出了舉辦現代奧運會的倡議,並於1896年在雅典舉辦了首屆奧運會。
可以說,奧運會以城市的名義來舉辦可以被看作是一個歷史的延續。
同時,奧運會的比賽專案雖然很多,但在時間和空間上大多並不衝突,很多專案可以同時進行,每一個專案對場地的要求也不同。
所以奧運會的大部分專案的角逐都可以在一個城市內進行。但值得注意的是,奧運會的所有專案並不是僅僅侷限於一座城市,比如bJ奧運會的帆船專案是在青島舉行,足球專案的小組賽則在qhd、瀋陽、天津等城市展開角逐。
而世界盃都是以國家的名義舉辦,有時還會有多個國家合作舉辦的形式,如2002年的韓日世界盃。
這是因為世界盃足球比賽對於場地的要求較高,一般需要8到12個左右的標準足球場才夠用,而一個城市顯然不可能有那麼多符合世界盃比賽要求的球場。
以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為例,總共64場比賽的角逐,遍及俄羅斯的11座城市12座球場。
這些球場大多是由俄羅斯國內俱樂部的主場改建而來,不需要新建很多球場,並且在世界盃結束之後,這些球場還可以繼續被當地俱樂部使用。
節省經費的同時實現了資源的合理利用。同時,這種模式使得來自世界各地的球迷被分散到了不同的城市,擴大旅遊收入的同時也緩解了安保和住宿的壓力。
而2022年第22屆卡達世界盃的64場比賽,則於11月20日至12月18日在卡達境內5座城市中的8座球場舉行。
本屆世界盃使卡達成為繼日本、韓國後,第三個主辦世界盃足球賽的亞洲國家,也是首個主辦的***國家,同時亦是二戰後首個從未晉級過世界盃決賽圈的主辦國。
卡達是亞洲西南部的一個阿拉伯國家,位於波斯灣西南岸的卡達半島上,南面與沙特接壤。
海岸線長563公里,總面積平方公里,人口約288萬,首都多哈是全國第一大城市和政治、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波斯灣著名港口之一。
卡達是一個絕對君主制的酋長國。公元7世紀卡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