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義大利獲第2屆世界盃主辦權(第1/2 頁)
1930年第一屆烏拉圭世界盃結束後,雖然那時候世界盃的影響力遠不及現在,也僅有13支隊伍參賽,但出人意料的是,第一屆世界盃在全世界的反響特別好,得到了很多足球從業人員的盛讚與推崇。
或許因為這個原因,歐洲各國在面對第二屆世界盃即將來臨的時候,態度明顯積極多了。他們不僅積極地申辦,而且還投入了大量人力與資金用以培養足球隊。
當時的義大利總理墨索里尼見世界盃比賽有利可圖,便積極申請成為第二屆世界盃的舉辦國,別看墨索里尼對世界盃如此狂熱,而他其實根本不喜歡足球。
世界盃不過是墨索里尼轉移國內矛盾的一個手段。當時的世界正處於經濟大蕭條時期,而義大利的經濟瀕臨崩潰,人心動盪不安。這個國家急需一場振奮人心的勝利來鼓舞民心。
墨索里尼對於奪得冠軍有著瘋狂的渴望,為了實現自己的計劃,大肆招攬其他國家的優秀足球運動員加入義大利國家隊。
招攬球星的時候,墨索里尼認為種族決定球技的高低,在墨索里尼眼裡,義大利人高貴,所以他們的足球也應該高貴。
因此他們儘可能地在全世界最優秀的足球運動員族譜裡,找尋著“高貴”的義大利血統。
甚至還出現了個別優秀運動員因為沒有義大利血統,而因此要改成義大利國籍。(當時的世界盃可以請到僱傭軍球員,沒有國籍限制)
來自於南美阿根廷的奧西、蒙蒂等當時最頂尖的球員因此成為了義大利國家隊的一員。
蒙蒂在4年前曾經代表阿根廷參加了1930年的世界盃決賽,他也因此成為歷史上唯一一個曾經代表過兩個國家參加世界盃決賽的球員。
值得一提的是,墨索里尼安排義大利國家隊在山中秘密集訓,這也成為了足球隊備戰大賽長期封閉集訓的“祖師爺”。
在1934年世界盃舉辦之前的那幾年,當時由於歐美各國深陷經濟危機,國際足聯同樣在財政上捉襟見肘。
當時在墨索里尼統治下的義大利,承諾將會把世界盃收入與國際足聯分紅,這一點很快讓他們贏得了主辦權。
國際足聯經過八個月的漫長會議,最終義大利成功獲得1934年第二屆世界盃的舉辦權利。
義大利是在申辦1930年世界盃時輸給烏拉圭的國家之一,但這種遺憾在四年後得到了彌補。
由於第一屆世界盃在南美舉辦,遭遇歐洲各國的抵制,只有四支歐洲球隊去參賽,本次世界盃,南美各球隊“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也紛紛抵制。
上屆冠軍烏拉圭為了抗議歐洲球隊對於首屆比賽的不重視,拒絕了本次比賽的邀請,成為了世界盃歷史上唯一一個在奪冠後沒有參加下屆比賽的球隊。
1934年第二屆義大利世界盃首次採用預選賽來決定決賽階段的參賽隊伍。
本屆比賽的參賽國家比首屆增加了一倍多,其中有10支球隊來自歐洲以外的國家。
當時一共32支球隊參加了分組預選賽,義大利也參加了預選賽,所以義大利也是世界盃歷史上唯一一支作為東道主參加預選賽的球隊。
非常有趣的是,義大利當時在預選賽的對手是希臘隊,第一回合義大利隊主場4:0輕取對手。
義大利政府隨後計劃在雅典,為希臘足協造一棟房子。希臘人對此感激不盡,甚至主動退出了與義大利的第二回合比賽。
最終預選賽上獲勝的16支隊伍獲得了第二屆世界盃正賽資格。
其中埃及、奧地利、德國、荷蘭、捷克斯洛伐克、瑞典、瑞士、西班牙、匈牙利、義大利都是歷史上首次晉級世界盃決賽圈,非洲足聯旗下首次有球隊入圍世界盃決賽圈。
此外,英足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