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第1屆世界盃烏拉圭申辦成功(第1/2 頁)
2010年8月30日,享年100歲的阿根廷傳奇球星巴拉羅去世,至此1930年第一屆世界盃的所有參賽者均已離世,但他們克服困難,走上賽場的舉動,開創了一個偉大的時代。
有朋友也許會問:“國際足聯成立於1904年,但是世界盃直到1930年才真正舉辦,這是怎麼回事呢?”
1924年,烏拉圭在巴黎奧運會上,3比0擊敗瑞士,獲得男足冠軍,這場比賽具有里程碑意義,它讓歐洲觀眾看到了世界範圍比賽的意義,更重要的是,時任國際足聯主席的法國人雷米特看到了國際足聯的發展方向。
雷米特開始著手推動創辦區別於奧運會的足球錦標賽,1928年5月26日在阿姆斯特丹舉行國際足聯會議,討論“舉辦世界足球錦標賽的可行性”。
幾天後烏拉圭以2比1擊敗阿根廷,連續兩屆獲得奧運會足球冠軍,國際足聯大會也為雷米特的遠見卓識專案開了綠燈。
接下來問題來了,第一屆賽事的主辦權交給誰?
因為首次舉辦大賽的殊榮誰都想要,因此一共有6個國家提出了主辦申請,分別是:烏拉圭、義大利、匈牙利、荷蘭、西班牙和瑞典。
多個原因使烏拉圭的申辦成為頂頭大熱:由於烏拉圭是應屆奧運足球冠軍,因而掛上了“世界冠軍”名銜;
同時,烏拉圭的申辦書上亦表明會興建新球場作為比賽場地;此外,烏拉圭政府會為所有參賽隊伍繳付一切開支。
最終,烏拉圭依靠兩屆奧運冠軍當之無愧的硬實力,以及即將迎來其獨立100週年慶典的特殊節點,笑到了最後。
而後1929年,在國際足聯在巴塞羅那舉行的會議上,一致透過了首屆世界盃由烏拉圭舉辦。
同時亦任命法國雕刻家阿貝爾·拉弗勒爾設計“雷米特杯”。
這一結果引起了其他申辦國家的不滿,當場宣佈退出比賽,但是今天回過頭再來看這一決定,實屬特別了不起,具有相當的眼光,雷米特的遠見卓識讓世界盃的前途多了光明,少了坎坷。
然而萬事開頭難,這第一屆世界盃註定充滿了波折……
1929年,世界性的大衰退從華爾街崩盤開始波及世界,加上遠涉重洋,來去路途遙遠,很多球員最擔心的是去參加比賽以後,將丟掉工作,得不償失。
結果就是,歐洲國家沒有一支球隊報名參賽,哪怕烏拉圭提出承擔全部費用。
是的,首屆世界盃採取邀請制,沒有預選賽,只要是世界足聯成員,都獲得了邀請。
阿根廷、巴西、玻利維亞、智利、墨西哥、巴拉圭、秘魯和美國等北美和南美球隊近水樓臺,愉快地接受了邀請。
尷尬的是歐洲球隊怎麼辦?這時候,雷米特再次站了出來,他首先說服了自己的祖國法國,接著是比利時,羅馬尼亞也在新加冕的國王卡羅爾二世的干預下,也宣佈參賽。
結果共有13支球隊參加了比賽:阿根廷、智利、法國、墨西哥
、南斯拉夫、巴西、玻利維亞、烏拉圭、羅馬尼亞、秘魯、美國、巴拉圭、比利時。
本來還有一個國家也宣佈了參加比賽,但是,他們的船在大洋中間遇到了風暴,因此開賽時,他們的球員還在海上漂著,完美錯過,這個國家就是非洲唯一的代表~埃及。
南斯拉夫原本選擇與埃及一起走,但後來更換了路線,算是搭上了世界盃的末班車。
最終,該屆賽事共有來自3個大洲足聯的13支球隊參賽,而全部13支球隊都是透過邀請獲得的參賽資格。
13支球隊共分為四個小組,每個小組的第一名將直接晉級半決賽。
烏拉圭、阿根廷、巴西和美國作為種子球隊,不會在小組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