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麗莎是誰呢(第1/2 頁)
當菲利普二世東征歸來後,他又在圓塔旁建起了一座矩形的城堡。這座城堡東西長72米,南北長78米,四角共建有10個塔樓,氣勢恢宏。然而,當時的巴黎還只是一個人口不足7萬的中世紀城市,這座‘盧浮堡’與民居緊緊相鄰,不遠處就是農田和叢林。但偏愛西岱島的菲利普二世從未在此居住過,因此這裡便逐漸成為了王室存放食品、寶物和檔案的重要倉庫,同時也是監禁那些地位顯赫卻犯下叛國之罪的貴族的牢獄。
隨著巴黎手工業的迅速發展和城市規模的擴大,人們開始在原城牆外修築新的城牆。而新城牆的西面則逐漸形成了繁華的‘別墅區’,‘盧浮堡’恰好位於這個區域之中,因此也失去了原本的防禦作用。
到了1364年,查理五世對‘盧浮堡’進行了改造,將其從一座防禦工事升級為了宮殿。到了1380年前後,‘盧浮堡’更是成為了皇家的宅邸,專門用於收藏王室珍玩和檔案。這也充分顯示出,‘盧浮堡’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政治權威的象徵。但與其他同一時期興建的城堡不同的是,它在建成不久後就具備了收藏的功用。”
很快,四人來到女像柱大廳。呂克介紹道:“自盧浮宮誕生以來的800多年裡,每一位盧浮宮的主人都以自己的審美偏好對盧浮宮進行了改造。他們建造偏殿、閣樓、樓梯,或者拆除圓塔,留下了屬於自己的印記。
1528年,瓦盧瓦王朝時期的法王弗朗索瓦一世更是委任建築師皮埃爾·萊斯科拆除了象徵王國的圓塔,並擴建了塔旁的城堡。從此,這座曾以抵禦外敵入侵為目的的城堡,便成為了王室舉行婚禮慶典、接待外國元首等大型活動的場所。
弗朗索瓦一世不僅僅是個熱衷於改造的君主,他更是個狂熱的藝術收藏家。他醉心於義大利文藝復興藝術和北歐精緻的寫實主義作品,因此訂購了大量的繪畫作品。同時,他還常常邀請達·芬奇、拉斐爾、提香等藝術大師來到宮中做客,而畫家們也會贈送一些畫作作為回報。在敘利館的二層,就懸掛著一幅由安格爾於1818年創作的《達·芬奇死在弗朗索瓦一世懷中》的油畫作品,生動地描繪了達·芬奇在弗朗索瓦一世懷中離世的感人場景。
弗朗索瓦一世對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們充滿了崇拜之情。尤其是達·芬奇,更是應他之邀帶著未完成的《蒙娜麗莎》《巖間聖母》等作品來到了法國。他住進了克魯城堡,並被委任為首席宮廷畫師,備受器重。而《蒙娜麗莎》這幅珍貴的畫作,也因此長留在了法國。”
而司恆則悄悄跟司南說:“弗朗索瓦一世不僅僅是個“破壞王”,他還有“收集癖”。他對達·芬奇十分崇拜,給予他最高的禮遇和最大的自由,且不要求任何回報。他常常拜訪達·芬奇,聆聽達·芬奇的教誨,由於比達·芬奇小42歲,他親切地稱達·芬奇為“父親”。《達·芬奇死在弗朗索瓦一世懷中》雖為後人所作,畫家安格爾並沒有親眼目睹當時的情景,無法證明其真實性,但弗朗索瓦一世和達·芬奇之間的友誼,隨著該作品與其他文字資料得以流傳。”
呂克繼續說:“1546年,弗朗索瓦一世召集一批著名設計師、裝飾師,要他們把盧浮宮改建成宮殿,於是,中世紀防禦工事風格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豪華典雅的文藝復興風格建築。
皮埃爾·萊斯科聯手“國王雕刻師”讓·古戎,打造了專為國王亨利二世舉辦舞會的女像柱大廳,又名卡婭第德廳,也就是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這裡現為《狩獵女神狄安娜》《沉睡中的海爾瑪弗狄忒》等希臘時期雕塑的收藏場所。之所以叫女像柱大廳,是因為大廳盡頭的四尊女像,頭支撐起上方的樂師席,彷彿在隨頭頂樂師們的演奏而翩翩起舞,薄紗長裙隨著曼妙的舞姿輕柔地拂動。與雅典衛城厄勒克西奧神廟女像柱有著其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