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槍炮與刀兵(第1/2 頁)
大漢經年久戰,被拖累的可不僅僅只有馬政而已。
文帝創立,景帝經營,待到武帝登基,大漢育馬四十多萬匹。
但即便是這麼豐厚的家底,在劉徹對戰匈奴時的大手筆中早已消耗的七七八八了。
兵未動,糧先行。
劉徹組織了四起大規模戰爭。
第一次馬邑之謀,動員兵力十八萬,即便這次是鬧了個笑話,但兵力的前進,等待,返回,其中所耗糧草也不會是個小數目。
糧草怎麼運?
人力,漕運,以及畜力。
每一次運糧,對馬匹來說也是一次消耗。
所以在這十幾年間,經歷了馬邑之謀,匈奴寇邊,衛青出塞,遼侯叛亂這數次大規模戰爭後,大漢的馬政早已崩潰。
要知道戰馬是需要閹割的,閹馬無法生育,而沒有被選上作為戰馬使用的其他馬匹在一定的程度上都算是殘次品。
經由這些馬繁殖下來的子代自然而然的就會有大機率成為所謂的下等馬。
與馬政一樣。
大漢的多數銅鐵礦脈其實並不在劉徹手中。
在鹽鐵令還未出現的漢朝。
把持銅山鐵山最多的是諸侯們。
但如今這些盛產銅鐵的諸侯國有大半如今在張啟手中,漢地之中,劉徹只能透過南方的諸侯國進行銅鐵補充。
不過劉徹倒也不是沒有另外的辦法。
那就是將現有的刀兵回爐,利用從青州方向交易回來的煉爐法重新熔鍊,鑄鐵為鋼。
但是他會這麼做嗎?
不會的。
失去了近半的國土,劉徹此刻的安全感已經降到了最低點,可以說整個漢朝,任何一個諸侯王都是他的敵人。
雖然現在的軍械無法跟遼侯的軍隊正面交鋒,但對國內的那些諸侯王,他的軍備依舊是遙遙領先。
張啟的車輦行駛回了遼寧城中。
坐回熟悉的政務大樓辦公室,張啟便翻閱起了近些年遼地的銅鐵產量。
銅的產量張啟目前並不關心,他檢視的是鐵產相關。
得益於遼地成熟的歸類法,他並沒有用太久的時間就找到了鐵產的目錄。
遼地金石錄詳解。
鐵礦地點共計一百二十三處,年產鐵礦石三百一十一萬噸,煉做鋼材得鋼鐵七萬噸,餘一百一十萬噸鐵礦石。
看到有餘數。
張啟的眼神亮了亮,不過又皺了起來。
“也就是說,現在遼地的鋼鐵產能還沒到達極限,每年居然還有鐵礦餘留。”
“來人。”
他抬起頭朝著辦公室門口喊了一聲。
“君上。”
影衛進門行禮。
“去趟鍛錘坊,讓十三組織開展鋼煉新廠建設,用最先進的技術,提高鋼鐵產能。”
說著他在桌上快速寫下任命書,交給了影衛。
其實他對目前遼地的鋼鐵產值還是比較滿意的,七萬噸的年鋼鐵產出,已經不知道甩了劉徹十幾條街了,按他的估計,目前的漢地一年能產出一千噸的鋼就已經是極限了。
而遼地。
僅一地之力就超了他幾十倍。
要知道返回澳洲的船隊今天已經出發了,未來遼地產鋼可是比不了澳洲的一根指頭的。
華夏大地的鐵礦品相可是遠遠不如澳洲那邊的鐵礦品相的。
在遼地,一噸鐵礦石產出的鋼鐵僅有三百五十公斤,換算一下差不多是三十五的含鐵量,當然這其中也可能是沒有現代化鍊鋼器械所導致的礦石無法完全利用。
而在澳洲,他預計一噸鐵礦石最低也能產出五百公斤的鋼鐵,所以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