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金庸古龍和我的創作談(1)(第1/2 頁)
我第一次看瓊瑤的小說,是1985年鷺江出版社的《幾度夕陽紅》,定價2.4元。這是大伯80年代第一次開辦“傲雪書齋”時的藏品。當年大伯對書店的規劃是一半藏書館、一半咖啡廳,coffee and reading,十分超前的理念。90年代,隨著大伯南下廣州創業,書店的許多藏書散佚在借閱的讀者手中,我幾乎在鎮上大部分人的家裡都看到過曾經傲雪書齋的藏書。
透過當年的入庫書單,我看到書店裡曾經有很多我想看的書,國學典籍是大伯的偏愛,保留得比較多,後來也滋養了我;散佚最多的是各種小說,如《人生》《007》《福爾摩斯》,也有各類港臺小說,這些書後來基本被我打包帶回家中。
港臺小說的典型是武俠和言情,武俠首推香港金庸,言情首推臺灣瓊瑤,古龍算是一半港一半臺吧。書店剩下的書裡,我沒有看到《射鵰英雄傳》,沒有看到《楚留香傳奇》,也沒有看到《煙雨濛濛》,而它們都曾經在書單上,但悉數被懂行的讀者借走。我拿到的書裡,沒有一本金庸的作品,瓊瑤唯一的那本就是《幾度夕陽紅》,古龍的書則是一本《血鸚鵡下冊》,沒頭有尾,但第一次閱讀時仍然目眩神迷、驚為天人,上來就是常笑大戰三殺手,第一次發現有“古龍文風”這樣特立獨行的文字,哪怕之前已經讀過一部分《絕代雙驕》,但《絕代雙驕》無疑是古龍風格成熟之前的作品,故事很好看但文字形式上並沒有給我太大震撼。
古龍曾說:看過驚魂六記之後,你才知道原來文字表達的恐怖,比電視、音響所表達的更恐怖。這話是不是真他說的,不得而知,但我沒看這話之前,心中就是這樣的感受。
後來才知道,六本他只寫了一本,就是這本《血鸚鵡》,而且古龍只寫了5章就爛尾了,後面25章基本都是黃鷹代寫的(《天蠶變》的編劇)。但這並不影響時至今日,我仍然被這一章的波詭雲譎所感染,甚至模仿其中橋段而不自知。“常笑的心頭卻更蕭索。他的十三個得力助手,已一個不剩”——噢,我是現在一看才知道,當我寫陳成“洛陽夜奔”那段時,不自覺地就“抄襲”起《血鸚鵡》裡這一段來。但無疑我那部分寫的很差,所以這次修訂將這部分大修大改。那是無意識的模仿,後文揚州少俠那段則是故意去調侃《天涯明月刀》,還是有區別的。在作者自我風格形成之前,總是忍不住去模仿其他人的作品,成名前的古龍就是。所以從《蒼穹神劍》到《武林外史》之間很長一段時間的古龍作品,都相當無趣,或者說沒有後來的神韻。
關於瓊瑤劇
在作者小的時候,瓊瑤是“書一本沒看過,電視劇一部沒錯過”,但並不是喜歡看瓊瑤劇,而是當年沒啥可看,電視臺瓊瑤劇又放的多。放《青青河邊草》的時候,我簡直討厭到不行,中午放兩集瓊瑤,然後放一集《西遊記》,模擬電視每個星期二下午停播訊號,經常是兩集瓊瑤完整播出,到一點45播《西遊記》的時候,金角大王銀角大王剛出場5分鐘呢,一片雪花飛舞,翩然而逝!我們稱之為“倒了臺了”。
在我們喜愛刀槍劍戟的時候,看這些“情情愛愛”當真是無比厭煩,避猶不及,尤其是馬景濤和陳德容只要一出來,恨不能馬上轉檯,但其實只要不出現在瓊瑤劇裡,他倆還算我挺喜歡的演員和熒幕情侶。我就是受不了瓊瑤劇裡“啊啊啊”的大叫和肉麻的臺詞,和長到過分的吻戲。
發生改變的是《還珠格格》,不瞞各位,那時候覺得很好看。還珠格格續集沒上衛視的時候,每天在縣級臺晚上十點後開播,愣是熬夜去追。太好看了,晴兒,香妃,一個賽一個的養眼,更不要說神氣活現的小燕子。唯獨很討厭紫薇和金鎖,也討厭爾康(明明很喜歡少年包拯),特別裝,臺詞特噁心。但是如張鐵林所說,瓊瑤阿姨對劇本把控很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