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王昌齡和高適的較量(第1/2 頁)
“不出所料!”王昌齡洋洋得意道:“那歌女中的第一位,唱的便是我的詩!”
小陳道:“大叔讓我來猜猜,唱的是哪一首?”
“好啊。”王昌齡微笑。
“可是‘寒雨連江夜入吳’?”小陳問——
因為在薛用弱記載的旗亭畫壁故事中,上來就有個歌女先唱:“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首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乃是千古名詩,送別詩中代表作之一,同樣是小陳二年級就會背的。
以至於這位“辛漸”先生,從來沒有人知道此君身份來歷,就因為被王大叔送了好幾回,出現在好幾首詩裡,從而成了一位“名人”。
可以與“董大”“元二”“汪倫”這些金牌龍套相媲美。
“寒雨連江夜入吳,”王大叔默唸一遍:“此是何人詩作呀?”
小陳:“……”
又犯了一次“但使龍城”差不多的錯誤嗎……
好吧,這個其實沒有什麼問題。
前人質疑“旗亭畫壁”真實性,也因為薛用弱說故事發生在“開元中”,可他引用的詩句不像是開元年間寫的。
這首“寒雨連江夜入吳”正是一大問題:
王大叔是北方人,在被貶到江寧之前,很少涉足南方,去嶺南也走的另一條線路,哪來的“夜入吳”呢?
從詩中的風景來看,也像是春夏以後的時間段,那麼這首詩王大叔最早寫出來,起碼也在今年——也就是開元二十九年春夏以後了。
剛寫出來,就能傳遍全國嘛?
如果說時間再往後移動一兩年……
嗯,不好意思,王之渙先生天寶元年就要死了……(就跟孟夫子之死一樣,小陳也不知道王之渙哪年去世的。)
現在從王大叔口中確認了,這首詩他還沒寫出來,但事情是確有其事!
那麼會是哪一首呢?
總之,肯定不是“匣裡金刀血未乾”這種……
“是‘蕭駙馬宅花燭’!”王昌齡洋洋得意道。
“嗯?這是什麼詩?哪個蕭駙馬?”小陳眉頭一皺,聞所未聞。
“你看看你,年齡太小,很多事情沒見過就不知道了吧!——你王老師就知道!”王大叔一副“我吃過的鹽比你吃的飯都多的樣子。
“蕭駙馬乃是前蕭相國(蕭嵩)之子蕭衡,梁武帝之後(蕭衍:我又來了!),尚的新昌公主。”王大叔顯擺他在長安的資歷很長,道:“那是開元十五年,你小子還沒出生呢!——大叔我在長安,任秘書省校書郎,職掌典校藏書,跟蕭駙馬很熟,每天看書寫詩,很是快活呢!”
小陳心想:又一個“圖書館管理員”。
“那年蕭相國加‘同中書門下三品’,是‘真’宰相了,恩寵無匹。蕭駙馬尚了聖人之女後,其母入宮,聖人直稱其為‘親家母’呢,待遇高得很!”
王維點頭,確認王昌齡的說法。
陳成心道:李隆基慣會用這些虛頭巴腦的套路。
王大叔朗誦起這首《蕭駙馬宅花燭》道:“
青鸞飛入合歡宮,紫鳳銜花出禁中。
可憐今夜千門裡,銀漢星迴一道通。”
搖頭晃腦,回味無窮的樣子。
陳成:“……”
靠……
這特麼好在哪裡?
什麼“合歡”,什麼“出中”(不要看顛倒了),什麼“一道通”……
可能我讀書少,怎麼感覺有點汙的樣子?
還是說都是我思想齷齪,想歪了?
事實上這首詩很文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