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放下萬緣心方空(第1/2 頁)
姜虎恍然大悟,“我明白了,我還以為修道必須去積累功德,沒想到特意去積累功德反而沒有功德,還好莊周兄弟提醒了我。”
莊周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修道非常講究自然,若是我們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而去幫助他人,那就不是自然了,而是虛偽。偽字就是由一個“人”字和一個“為”字組成的。只要我們還帶著有為心去幫助他人,去修道,那都是在偏離道。即便是道我們也不要求,我們只需要承認自己是道,並讓自己的心安住於道中即可。千萬不要老想著在將來得道,這樣非但無法得道,反而會形成心魔,阻礙我們成道。我們本來就是道,還需要求個什麼道?我們越想成道,我們反而離道越來越遠。有為法若不是為進入無為之境而服務,那就是頭上安頭,吃力又不討好。”
姜虎問:“儒家倡導仁義、禮樂,墨家倡導兼愛、非攻,此二者是否都是虛偽的作為?”
莊周毫不忌諱地說:“沒錯,此兩者皆是虛偽的作為。”
姜虎有些驚訝,“若人不講仁義和禮樂,沒有一顆仁愛之心,天下豈不大亂?”
莊周道:“我且問你,仁義和禮樂是人固有的本性嗎?嬰兒剛出生的時候,知道什麼是仁義和禮樂嗎?”
姜虎搖了搖頭。
莊周接著道:“老聃雲: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若是道和德沒有缺失,又何須談論什麼仁義和禮樂?道即是我們的真實本性,只要我們處在道中,不需要談仁自然就會仁,不需要談義自然就會義,不需要談禮自然就會守禮。道即是愛本身,只要我們能夠感受到道的本自具足,是絕對不會妄自造作的。只有感受不到道的本自具足的人才想要透過追逐名利來獲得圓滿,才會去做出違背道德倫理的事情。當有人用仁義和禮樂去約束人的行為時,已經證明天下失道失德了。既然天下已經失道失德,仁義和禮樂又怎麼可能拯救得了天下?天下失道失德,那就必須透過道和德來拯救世人,這才是對症下藥。想透過仁義和禮樂拯救天下,這並非對症下藥,而是病急亂投醫。推行仁義和禮樂,就像東施效顰,這並非出自自然的行為,這樣做只會出現一堆虛偽之人。很多人表面談仁義,背後卻做出很多不仁不義的事情。很多人表面守禮,背後卻做出很多傷風敗俗的事情。學來的仁義不是真正的仁義,真正的仁義是由心而發的,不是學來的。一個讀了十年儒書的人,可能還不如大字不識一個的人講仁義呢。人若無法恢復本性,那麼人心的貪婪就不會止息。只要人心的貪婪還在,人就會為了名利做出各種不仁不義的事情。哪怕我們不斷地倡導仁義,也無法遏制住人心的貪婪。只要人能夠恢復本性,是絕對不會去傷害他人的,只會無條件地愛天下人,這就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姜虎道:“如此說來,世人最需要的不是仁義和禮樂,而是道和德,對吧?”
莊周回答:“是的,只要道和德能夠進入每個人的心中,天下自然能夠走向太平。若是道和德無法進入每個人的心中,哪怕每個國家都倡導仁義和禮樂,那也依然會存在著矛盾和衝突。仁義和禮樂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人心真正缺失的是道和德,而不是仁義和禮樂。”
姜虎問:“道既看不見,也摸不著,如何能夠證明道就是我們的真實本性?”
莊周回答:“道只可自證,我無法證明給你看。想要證悟大道,就必須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修行,讓自己進入真正心空的狀態,如此方能明白道是什麼。我所講的道,不過是指月之手,而不是月亮本身。”
姜虎問:“真正心空的狀態是什麼樣子的?”
莊周回答:“心中無有半點執著,即是真正心空的狀態。我們的天良本性不識不知,無有半點執著,本身就處在心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