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百姓幸福(第1/2 頁)
乾隆三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766年那會兒,咱們大清的耕地那可是“噌噌噌”往上漲,直接飆到了七億八千萬畝!後來更是不得了,耕地總數衝破了十億畝大關!可你猜怎麼著?乾隆皇帝這位“土豪”陛下,稅收還是按照七億多畝來收,愣是沒多要一分一毫!這簡直就是“良心稅政”,比現代的“減稅降費”還讓人暖心!
說到乾隆皇帝當政的六十年,那可是把救災當成了“國家頭等大事”!他老人家再三強調:“賑恤這事兒,可是地方大吏們的‘一號任務’!”還告誡地方官員們:“千萬別有諱災的心思,那可是大忌啊!”這乾隆皇帝,簡直就是救災界的“暖心大叔”,時刻惦記著老百姓的疾苦,比現代的“民生工程”還接地氣!
乾隆皇帝,那可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智商擔當”,聰明得跟猴兒似的,洞察力更是槓槓的!他把大清那數以萬計的文武百官管得服服帖帖,就跟馴獸師馴獸一樣。這乾隆爺啊,平時做事那是處處留心,凡事都得斤斤計較,跟個“賬房先生”似的。
可你知道嗎?就這麼個“斤斤計較”的乾隆爺,對一件事兒卻是慷慨得不得了,那就是——賑災!哎呀,這賑災的事兒啊,乾隆爺可是不含糊,哪怕官員們誇大上報災情,只要能第一時間救災,乾隆爺也是笑眯眯的,還多次說:“辦賑這事兒啊,寧可濫一點,也別漏了誰!”這簡直就是“救災界的大方佬”嘛!
不過啊,乾隆爺也有個底線,那就是最怕地方官員為了政績瞞報災情。他老人家常說:“那些督撫啊,要是失察掛誤了,我通常都會網開一面。但要是敢瞞報災情,那我可就得重治其罪了!”這話啊,就跟“別惹我生氣,不然有你好看”似的,讓人聽了直打哆嗦。看來啊,這乾隆爺雖然慷慨大度,但也是個有原則、有底線的“大方佬”呢!
乾隆七年,安徽皖北那地兒,洪水跟鬧著玩似的,一來就是個大手筆,直接給整出了220萬災民。乾隆皇帝一看,這哪行啊,立馬大手一揮:“戶部,給我撥白銀二百九十萬兩,糧食二百二十萬石去救災!”這數字,聽著都讓人肝顫,相當於國家財政的十分之一還多,乾隆爺這手筆,簡直就是“土豪”級別的!
到了乾隆十八年,戶部那幫子人,可能是怕乾隆爺花錢花得太猛,把國庫給掏空了,就特意做了個精細對比報告。他們拿乾隆登基以來的救災銀兩,跟康熙、雍正兩朝比了比,結果一比嚇一跳!報告上說:“雍正十三年間,江南賑災款項也就用了一百四十三萬兩,已經算多的了。可乾隆元年到十八年,這短短十八年啊,就已經用了二千四百八十餘萬兩,糧食也是二千多萬石!”這數字,聽著都讓人咋舌,乾隆爺這救災力度,簡直就是“開掛”級別的,比前兩朝加起來還猛!看來,乾隆爺這“救災狂魔”的稱號,是實至名歸啊!
漕運官員們也跑來湊熱鬧,給乾隆皇帝提了個醒:“康熙爺那時候,救災也就截了二百四十萬石漕糧,雍正爺呢,也不過二百九十萬石。可您乾隆爺,元年到二十年,這手一揮,就是一千三百二十多萬石啊!”這話說得,好像乾隆爺在“揮金如土”似的。
不過呢,戶部和漕運官員們的這番“苦口婆心”,似乎並沒打動乾隆爺的心。到了乾隆五十年,全國性的災荒一來,乾隆爺還是那副“慷慨大方”的樣子,批示各地:“該截留漕糧的截留,該開倉放糧的開倉,該發銀兩的發,該減價平糶的減,該興工代賑的興!”這一番操作下來,賑災銀兩竟然高達一千四百萬,佔了國家全年財政總收入的三分之一還多!這乾隆爺,簡直就是“救災界的大款”啊!
更絕的是,乾隆年間的災蠲州縣地丁錢糧總額,那數字也是相當可觀,至少九千三百萬兩!除此之外,還豁免了災區本來應徵的耗羨、漕糧、茶稅、鹽稅等一堆“雜七雜八”的稅費,其中三免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