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眼裡不揉沙子(第1/2 頁)
乾隆爺剛一登上皇位,就展現出了與眾不同的風格。對官員,他那叫一個嚴格,簡直堪比鐵面無私的包青天;但對平民百姓,他又像春天裡的陽光,溫暖得讓人心裡都暖洋洋的。
要說乾隆爺的這種風格,還真有點像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朱元璋當年也是對官員嚴苛無比,但對百姓卻是仁慈有加。但是朱元璋是要飯花子出身,而乾隆可不是,所以乾隆爺之所以能有這樣的胸懷,全賴於他母親的善良和聖祖康熙的仁慈影響。
小時候,宮裡要是有小動物死了,乾隆爺都會淚流滿面,傷心不已。後來跟著爺爺康熙外出打獵,看到農民們在田間揮汗如雨,辛勤耕作,更是觸動了他的心靈。當時,他寫下了一首詩:
吾聞四民中,惟農苦莫若, 有年穀價低,歉年委溝壑, 既今豐稔收,租重主人索, 益信為政者,仁民最先著。
這首詩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咱們從小就會背的這首詩,乾隆爺那時候就已經深有體會了。
乾隆爺從小就明白,四民之中,農民是最辛苦的。中國是個農業社會,靠的就是農民的辛勤勞動。因此,皇帝也特別希望農業上能有個好收成。自從登基繼位之後,各地的天氣和收成情況就成了乾隆爺心頭的大事。
有一次,宮裡來了一份奏摺,報告某地發生了旱災。乾隆爺看完之後,眉頭緊鎖,立刻下令調撥糧食賑濟災區。他還特地吩咐官員們:“務必確保每家每戶都能吃到飯,不能讓一個百姓餓肚子!”
宮裡的太監都知道,每當有地方受災的訊息傳來,乾隆爺總是第一時間作出反應,絕不拖沓。有一次,內務府的大臣們商量著要不要先請示再行動,乾隆爺聽說後,直接訓斥道:“你們這些人,怎麼做事這麼磨嘰?老百姓等著吃飯呢,等你們商量好了,人都餓死了!”
乾隆爺對百姓的關懷,不僅僅體現在賑災上。每年春耕時節,他都會親自下田,象徵性地耕種幾壟土地,以此勉勵天下農民勤勞耕耘。每次看到農民們辛勤勞動的身影,乾隆爺都會感嘆:“真是辛苦了,大家都要好好種地,爭取有個好收成!”
有一次,乾隆爺還特地派人給農民們送去一些種子和農具,鼓勵他們努力生產。農民們收到這些禮物,都感動得熱淚盈眶,紛紛表示要加倍努力,不辜負皇上的期望。
乾隆爺的一生,可以說是對百姓充滿了深情厚意。特別是在賑災方面,他可是不惜一切代價,甚至多次因災情而流淚。要知道,乾隆爺可不是那種只會坐在龍椅上發號施令的皇帝,他對百姓的疾苦感同身受,常常為此動容。
乾隆爺剛剛登基那會兒,甘肅發生了一場嚴重的災情。然而,當地的巡撫卻隱瞞不報,以為這樣就能逃過一劫。結果,乾隆爺得知真相後,怒不可遏,立即罷免了這位巡撫的官職。這一舉動,不僅是對瞞報行為的嚴厲懲罰,也是對所有官員的一次警示:對百姓的疾苦視而不見,必將受到嚴懲!
到了乾隆七年,兩江地區又發生了一起嚴重的災情。這次,當地的總督雖然上報了災情,但資料嚴重失實。乾隆爺得知後,再次大發雷霆,嚴厲斥責了這位總督,並給予了相應的處分。這次事件,進一步鞏固了乾隆爺對災情報告真實性的重視,也讓各地官員不敢再輕視災情上報的重要性。
乾隆十五年,安徽太湖地區遭遇了一場罕見的大災,災民們日子過得十分艱難,只能靠挖野菜勉強度日。就在這樣的困境中,有人竟然挖出了大量的黑米!這黑米雖然不起眼,但在那個缺糧的年代,卻是救命稻草。
訊息傳到京城,乾隆爺聽後,心中五味雜陳。他一邊心疼百姓的疾苦,一邊又覺得這黑米真是天賜良物。於是,他下令地方官將這些黑米送到宮中,自己親自品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