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誰的責任(第1/2 頁)
之前我用了很大的篇章講了關於這次的和通泊之戰和後來的光顯寺大捷,說實話,即使有後面的大捷,也掩蓋不了清軍八旗有史以來的慘敗,慘到什麼程度呢?戰損率超過了七成。京城八旗子弟家家戴孝,那麼對於這次的慘敗,誰來負這個責任呢?候選人有兩個,一個是主將傅爾單,另一個就是我們大清皇上雍正皇帝。那麼這裡面誰來承擔責任呢?接下來我就來盤點下。
準噶爾在清朝中前期那可是西北的大麻煩,康熙曾經三次親自出徵,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可效果不咋地,始終沒能把它拿下。雍正一上臺,準噶爾又開始搗亂,尤其是對西藏構成了威脅,1727 年 7 月又鬧了一次藏亂事件。所以呢,雍正就覺得,西藏問題和準噶爾問題那可是緊緊相連的,準噶爾安分了,西藏就太平,反過來,不僅這倆地方都不得安寧,漠北蒙古也得跟著遭殃。在這種情況下,雍正就有了發兵攻打準噶爾的想法,並且在 1729 年 4 月正式決定出兵去討伐準噶爾,這個決定沒毛病。在出兵之前,雍正也想到了這會是一場特別艱難的戰爭,可後來發生的事,還是把他給驚到了。清廷派出了兩路大軍:北路軍和西路軍,要對準噶爾來個左右夾擊。傅爾丹被封為靖邊大將軍,在阿爾泰山駐軍,從北路出兵;嶽鍾琪被封為寧遠大將軍,在巴里坤駐軍,從西路出兵。但是這兩路大軍剛出發沒多久,壞訊息就一個接一個地傳了過來。
先來說說岳鍾琪的西路軍,在科舍圖的牧場遭遇了準軍突襲,損失慘重,十多萬頭駝騾被劫,三千多漢蒙官兵陣亡。但這麼大的損失,嶽鍾琪手下部將紀成斌卻是以大捷上奏的,因為確實有少部分牲畜輜重被奪回,作為主帥連最真實的訊息都聽不到,怎麼能根據戰場的機動判斷,這樣好的戰機也都沒有了。這事兒後來被捅破後,差點把雍正氣暈。再後來,嶽鍾琪遭彈劾被判斬監侯,也與此事有關。準軍之所以敢去偷襲西路軍,也是撿軟柿子捏。西路軍以綠營為主,從主將到部將也多為漢人,他們不懼漢軍。但北路軍就不一樣了,北路軍以滿洲兵為主,而此前準軍屢次被滿洲兵打敗,所以,準軍從上到下都對滿洲兵有很深的畏懼感,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和滿洲兵短兵相接。那麼,和通泊一戰,難道是準軍佔據優勢了嗎?事實上的確如此,問題就出在主將傅爾丹身上。科舍圖偷襲事件發生後,西路軍駝騾輜重損失過大,導致無法及時與北路軍形成呼應,這就給了準軍機會。
準軍首領噶爾丹策零覺得,這可是個超級棒的機會,必須得好好把握,大幹一場!他幾乎把準噶爾所有的軍事力量都用上了,精挑細選了三萬精兵強將,準備去攻打北路軍。你看,對準軍來說,這可是有備而來的一仗。那北路軍就沒準備嗎?當然有啦!當時雍正給傅爾丹的任務是,用築城進逼的方法慢慢向準軍靠近。所以,1731 年 6 月,傅爾丹就待在科布多,督促部隊築城。當傅爾丹從抓來的幾個俘虜那裡聽說準軍馬上要大規模進攻時,他可坐不住了。倒不是因為害怕,而是他太想立功了,急著要把科舍圖的損失給挽回。他可不想幹等著,他要主動出擊。說實在的,就算準軍打到城下,清軍也沒啥好怕的。北路軍也有兩萬人呢,而且還能依靠科布多已經建好的防禦工事,用堅守防禦的戰術對付敵人,準軍也沒啥機會。但可惜啊,傅爾丹偏偏選了棄城進剿的打法。看到傅爾丹要棄城迎戰,他手下的將領們也都使勁勸他,讓他再想想,提醒他別輕易相信俘虜的話。像副都統定壽、海蘭都讓他小心有詐呢!
實際要說準軍耍詐也並不準確,俘虜們提供的情報基本是準確的,說準軍大隊人馬有三萬還是沒錯的,只不過他們抓到的俘虜級別較低,並不是真正的間諜,所反應的情況在細節上有出入。比如,俘虜說到達前線人員僅有一千多人,其餘人馬並不是沒有到達,而是在大戰前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