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黨爭(第1/2 頁)
黨爭自古就有,早到先秦時期,百家爭鳴這基本上還在思想意識層面,以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為主的思想流派,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勢力上也是各領風騷,此消彼長。秦朝以法家統一了天下後,漢初是以道家治天下,都獲得了成功,到後來的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才讓儒家文化在中國的地位獲得了獨尊,但是其實根本就是老百姓學儒家,皇帝還是法家,而這種意識形態的鬥爭一直延續了下去。
東漢末年,桓靈二帝,接連爆發了鉤黨之獄。東漢中期是外戚專權,末期是宦官勢大,同時又有很多清流階層,所以導致多個勢力相互勾結,又相互攻擊,所以形成了後面的黨爭。
到了唐代最有名氣的那就屬於牛李黨爭了,這場爭鬥歷經40餘年,從唐憲宗時期一直到唐宣宗時期。以牛僧儒先後跟李逢吉,李宗閔組成了“牛黨”對抗李德裕和鄭覃等人的“李黨”,他們兩派是相互傾軋,爭名逐利,耗盡了大唐王朝的氣數,朝中有人就說,去河北賊易,去朝中朋黨難。
北宋的黨爭就跟之前不一樣了,大家都是一種憂國憂民的,每個人都是一種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在內,比如范仲淹的慶曆黨爭,以及後來王安石的司馬光的就是砸缸的那位的新舊黨爭都是這樣,如果要說原因就是當時北宋的權力太過集中以及高度的重文輕武有關。中央集權導致所有的飽學之士知道,只有當上京官才能實現自己的個人理想,所以朝堂上大家都是對於國計民生爭論的面紅耳赤。但是重文輕武又是老祖宗趙匡胤留下的,導致了北宋的軍力衰弱,而同時期的西夏,大遼又是虎視眈眈,所以北宋又得維持大量的軍隊,所以變法一直是北宋一直的政治主題。
到了明末的話那就是東林黨和閹黨之間的爭鬥了,東林黨代表著都是士林階層都是讀書人,而閹黨呢,代表的都是宦官的利益。明朝自打朱元璋開始是定下了對於宦官的紅線的,比如不許他們認字,更不能幹政。但是隨著天下打下來後,一幫淮西勳貴的驕傲跋扈,讓朱元璋又不得不讓一些宦官作為自己的耳目,調查和監視。後來他的兒子搶了孫子的天下,朱棣自己知道他的皇位是來路不正的,所以為了監視官員,設立了東廠,宦官之禍的根源就在於此。東林黨是在明神宗時期,吏部顧憲成退休在家鄉創辦了東林書院他在這邊講學,慢慢的就聚集了一幫文人東林黨就應運而生了。他們主要的階層就是士大夫,書生氣十足,對於一些小事情也是要爭得面紅耳赤,所以給人的感覺就是小家子氣,錙銖必較的感覺。初期的東林黨是和齊黨,楚黨,浙黨主要是根據老家是哪裡的小圈子定的,後來就和魏忠賢的閹黨開始爭得是你死我活,北京被李自成攻陷後,這夥人一直爭到緬甸去了,結束的標誌是吳三桂絞死了朱由榔,他們才消停。
當然了即使是強如康熙黨爭還是存在的,既然是黨爭那就是兩個黨派,就是明黨和索黨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以兩位黨魁的名字取的。首先介紹下這兩位黨魁,明黨的黨魁是明珠,索黨的黨魁是索額圖,我們先來看看索額圖,他這傢伙那可真是家世顯赫啊,他出生於1636年,比明珠小一歲,但是他的家世可比明珠強的多。他是索尼的兒子,索尼就是康熙四大輔政大臣之首的那位,後來幫助康熙親政的那位老臣,當年愛新覺羅為了拉攏他制衡鰲拜,將康熙當了他的孫女婿,後來康熙還立了那位老婆生的孩子為皇太子。康熙老丈人叫噶不喇,這傢伙雖然名氣沒有他三弟索額圖大,但是當年也是當過皇帝的侍衛頭領的,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北京市公安局局長。而且身上還有一等公可以世襲罔替。這是家庭上,而索額圖跟康熙的私人關係也是非常的好,在除鰲拜的時候,索額圖自動辭去了官職,去當了康熙的侍衛。不久鰲拜被拿下,康熙自己掌權的時候,索額圖直接就因為參與擒拿鰲拜有功升任了大學士了,用今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