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荊揚合流(第1/2 頁)
賀令嫻在建業住了一月,便預備啟程返回襄陽。
臨行前,陸幼薇又囑託了她幾句:“請令嫻見到遇安後,替我轉達對她的思念,讓她在襄陽安心治國處政,揚州的一切我和揚州刺史都會管理好的,請她放心。”
賀令嫻帶著蓁兒和賀望北,不日即動身西行,半個月後就回到了襄陽。
此時已是寒冬臘月,孟遇安監國數月,總算把政局穩定下來。今見賀令嫻返回,忙召了她進宮議事。
“令嫻此行可有什麼收穫,對於荊效揚政可有什麼建議?”孟遇安問道。
賀令嫻笑道:“荊州世家多從軍從政,揚州世家多從農從商。遇安連揚州都治得了,現在你是軍政第一人,還愁治不了荊州嗎?”
孟遇安看她這樣輕鬆,也笑將起來:“依令嫻之見,荊揚合流並不是一件難事了?”
“安華軍已經發展到了十餘萬兵力,來日只會更多,百姓供養不起。倒不如讓士兵們戰時作戰,農時務農,既免了百姓額外的稅賦徭役,也讓士兵們多一份營生可以供養家人。”
對此,孟遇安很是認可:“令嫻的話,倒讓我想起兩漢三國時邊將和諸侯的屯田之策。”
“我正是這個意思,”賀令嫻頷首微笑,“北燕頻繁南侵,全民皆兵也是一重額外的保障。”
孟遇安首肯:“荊州沃野千里,確實是屯田的好地方。”
而後,孟遇安即傳旨中書省顧焱,讓他與荊州刺史協辦此事。
賀令嫻又道:“還有,遇安在揚州興辦的學堂也是一絕。我看揚州人人奮進向上,荊州合該也是如此。”
“令嫻所說,正是我心頭最重之一,”孟遇安嘆道,“我聽顧焱說,去年陸煜在襄陽重建了國子監,現在他離朝在野,這國子監也就荒廢了。不知令嫻可否有意將它重新辦起來呢?”
“重辦國子監,總要與先時有所不同吧?”賀令嫻問道。
孟遇安笑得心領神會:“那是自然。從漢武帝興辦太學起,歷代最高學府都是貴族男子的專屬,這世道也該變變了。”
賀令嫻提醒道:“遇安,這個想法甚好,但實施卻不宜操之過急。”
“我明白,”孟遇安道,“民智未開之時,如何能立即讓平民與貴族同窗讀書呢?還是要先辦好基礎教育。”
可巧衛幽蘭被陸幼薇說服後,就一直在建業的女學堂教書,幾個月下來也有了許多經驗,孟遇安便把她也從建業召到襄陽來了。
孟遇安給衛幽蘭分配了一批人,把荊州各郡的啟蒙教育事業交給了她去辦。
賀令嫻則把陸幼薇對她講述交代的各項政策擬定成文,以荊揚督察使的名義下發各郡。
在荀杳兒的提議下,解決流民安置問題時已經先有了一些初期政策的更易;現在賀令嫻正式傳達上意,各郡水到渠成,平穩過渡到了新政。
談素問也沒閒著。她現在已是太醫署之首,把揚州辦女醫館的經驗帶到了荊州,還在孟遇安的幫助下向荊襄各郡傳授了更先進的醫學知識。
至此,朝堂上出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場景:
廟堂議事,江湖辦事,充斥著女子的身影——不過當下這也不奇怪,畢竟實際最高掌權人就是一位女子。
眾多望風歸順孟遇安的男臣子心中再有怨氣和不滿,有孟遇安在一日,他們也不敢發洩出來,只能默默忍氣吞聲,強迫自己熟悉接受這樣的現狀。
眾人各司其職,各盡其才,在淤泥中掙扎了許多年的荊州終於也可以如揚州一般欣欣向榮了。
汗牛充棟的案牘卷宗承載著一件件要緊事,直到次年陽春才逐漸一一平穩落地。
這時候,賀令嫻才向孟遇安提出了她在建業時就想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