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黨同伐異,獨攬大權(第1/2 頁)
陸家父子遠離朝堂後,餘下的朝臣如牆頭草一般,盡數依附於孟遇安。李允璟被完全架空,成為了標準的吉祥物。
顧焱戰時經顧修之累月明裡暗裡的勸說,更兼朝廷風雲變化下的審時度勢,一心傾倒向了孟遇安。
丞相與中書侍郎雙雙卻朝,中書省空虛,孟遇安就把中書省的重擔交給了顧焱。
為了防止相權獨大的局面發生,孟遇安代李允璟廢除了“丞相”這一職位,將相權分散給了各省各部的官員。因此顧焱雖然名義上權掌中書,但實權遠不可比擬曾經的陸淵、崔慶之等人。
北燕和益州的禍患解除後,孟遇安暫時坐鎮襄陽監國,軍政皆繫於她一人之身。
賀令昌去世,荊襄軍不僅群龍無首,而且損失慘重、潰不成軍,孟遇安遂將剩餘的荊襄軍打散重組、直接編入安華軍,並命鍾弼和顧修之對其以揚州模式重新訓練。
經過這一次軍隊改組,從前的荊襄軍、虎賁禁軍、邊軍等分門別類徹底消失,從此荊揚二州只有安華軍。
這段時間孟遇安軍政諸事繁雜,幾乎應接不暇,荀杳兒也適時來到了孟遇安身邊做事。
雖然荀杳兒在襄陽被圍時做出了成年人尚且不及的壯舉,但再怎麼說也只是個九歲的孩子,孟遇安一開始並沒打算真的讓她幫什麼忙,只是看在與荀元卿的交情以及對這孩子的喜愛上,讓她有個學習歷練的機會。
可荀杳兒的表現著實讓孟遇安對她刮目相看。
這孩子小小年紀就博覽群書,對軍事政治皆有自己獨到的觀點。
襄陽城破導致城中百姓大多流竄而去,散落在他州他郡數月不見返回。孟遇安詢問荀杳兒有無想法,她思考之後如此回答:
“杳兒覺得,此時強行召回百姓甚為不妥。城中民房盡數被毀,就算他們回來了,也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倒不如給其他郡縣下令,讓各地收納流民,協助他們安家立業。”
荀杳兒說完,覷著孟遇安的臉色,又補充了幾句:
“還有,將軍不是同時也在處理荊揚合流之事嗎?這正是一個好由頭啊。”
孟遇安饒有興致:“你繼續說。”
“一潭死水無風無浪,想去做出改變是很困難的。但如果對這潭死水注入了活水,就會激起漣漪和波濤,有動才有變。杳兒以為,流民正是為死水注入的活水。”
她見孟遇安臉上逐漸顯露出讚許之色,更自信了些:
“杳兒聽顧焱哥哥說過,將軍重建建業時便是如此做法,破而後立,在舊格局的廢墟中建起了新的高樓廣廈。這一次也可以趁機向各郡縣頒佈新的法條政策,在處置流民問題的同時順勢完成制度的遷移。”
孟遇安對荀杳兒愈發喜愛,由衷誇讚道:“你這樣小的年齡,卻有如此見地,比你顧荀兩位哥哥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荀杳兒羞澀笑道:“當著將軍的面,杳兒班門弄斧,實在慚愧。以後只求將軍不吝諄諄教導,讓我能緊隨將軍的步伐!”
從這以後,荀杳兒便留在孟遇安身邊做事,亦步亦趨,朝夕不離。
且說賀令嫻接受了孟遇安的誠心邀請後,不久即擔任荊揚督察使之職,前往揚州建業與陸幼薇協同合作荊揚合流的事。
她這一次赴揚,除了為著公務,還為了賀望北。
蓁兒和賀望北迴到建業也快一個月了,只是因為她們長途跋涉、身體虛弱,不宜再次遠行,就留在了建業。
現在賀令嫻有公務在身,正好可以藉此契機去建業與賀望北團聚。
賀家搬去襄陽後,陸幼薇與賀令嫻也有多年未見了,正是一敘舊情的時候,互訴想念自不必提。
閒言敘罷,賀令嫻問起了一事:“令昌的事,你是怎麼跟望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