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牛郎織女會鵲橋”(第1/2 頁)
耶律休哥語氣中帶有些怨氣,很好理解,因為遼的地理位置相比於宋確實差很多。
一般情況下某個地區的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決定了其農業種植的可行性、侷限性。
雖然遼朝已發展成了半農半牧的社會形態,擁有一定的農田資源,多民族化也使得遼境內會種地的人不在少數,但由於其地區氣候寒冷乾燥,草地遼闊,整體上更適合進行畜牧業。
但畜牧只合適精銳化的遊牧部族,需要養大規模常備軍必須要糧食。
想要在大草原上種地又有三大前置條件:氣候、水、土壤。
第一,遼朝氣候條件較為惡劣,溫差大,乾旱和寒冷的因素較為突出,這對作物的選擇和種植管理是一個極大挑戰。
第二,遼境內水資源相對較少,這限制了灌溉農業的發展。
第三,草原生態系統脆弱,過度開墾可能導致土壤退化和草原生態破壞,因此在進行農業種植時又必須注重土壤保護。
以上三條可以說是扼住了遼人的咽喉,他們不缺會種地的,多年來都想要大力發展農業,可就是沒辦法突破自然環境的約束,這也促成了他們覬覦中原的一大原因。
旁邊一部將問道:“南朝皇帝駕崩多日,國內至今未有新君登基的訊息,是不是他們內部選不出一個可以服眾的人來?”
“定然如此,趙匡胤此人乃世間少有,他把宋國皇帝的定位提的太高了。”
耶律斜軫在胸口處抓撓兩下,想起趙匡胤來他就氣的牙根癢癢。
自打建宋以來,每每南下基本都會被被宋軍給擋回去,完全沒法再現昔日遼太宗耶律德光入主中原的榮光,而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趙大。
當然除了生氣之外,耶律斜軫對於趙大還是帶有畏懼、敬重的心理的,畢竟草原民族都有慕強心理,哪怕他站在自己的對立面。
“最好再像前朝一樣,那群宋將為了奪權鬥個你死我活,這樣我軍定然可以兵不血刃的攻下中原了!”
部將的調侃引得眾人哈哈大笑,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人人都想做撿便宜的漁翁。
不多時,一隊探馬從前方飛馳而來,彙報稱:“元帥,卑職往前跑了足有二十里,所見村鎮都沒人,只有堡寨裡面留有宋軍,每處人數各不相同,少則一二百,多則近千。”
“知道了,再探吧。”
耶律休哥擺擺手,探馬轉頭離開。
部將乙張開大嘴肆無忌憚的譏諷道:“這些宋人都是兔子變得嗎?我大遼鐵騎還沒來他們就跑的沒影了。”
等耶律休哥回頭瞥一眼,這兄弟趕緊閉嘴,旁邊幾個部將剛剛露出牙齒想要大笑,旋即又把嘴唇合緊。
部將以為是自己笑的太大聲惹惱了耶律休哥,殊不知耶律休哥在意的根本不是如此淺薄的事情。
“禍莫大於輕敵,即便南朝皇帝死了,即便宋民不如我朝子民那般剛勇,都不是我們輕敵的理由,爾等莫不是都忘了我軍以前因為輕敵而失敗了幾場戰鬥?”
自耶律阿保機始,契丹人就一直在向中華學習,耶律休哥就是認真打筆記的好學生,老子之言張口就有。
教育過部將幾句,耶律休哥再招來三將,讓他們各率一萬人馬從左、中、右三方面進攻堡寨,確保主力軍能一路暢通抵達滄州……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十二月十二日趙景收到了第九封線報,上面寫遼軍與滄州北部的堡寨發生數十次戰鬥,遼軍勢大,堡寨難以抵擋,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犧牲,曹彬決定提前往滄州城附近收縮兵力。
距離上次探馬傳回的訊息,耶律休哥已經攻下了乾符寨,算算腳程估計再有兩三天就能到長蘆附近。
與此同時,又有一隊探馬回來稟報瀛州的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