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北漢滅國(第1/2 頁)
北漢自郭威建立後周時便與之為世仇,建宋之後兩國交惡的形勢依舊沒有改變。
趙大為剷除割據政權,完成統一全國的大業,與宰相趙普商議,參考後周顯德二年(公元955年)北部郎中王樸所獻“平邊策”,制定了“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統一戰爭戰略方針,準備首先吞併南方各割據政權,在取得南方雄厚的人力物力後,再集中力量對付北面的強敵遼國,消滅北漢。
因北漢比較弱小,且處於戰略要地河東,為阻遏其與遼軍南下來襲,宋軍常對北漢以攻為守,先後發動多次進攻,企圖相機進取。
譬如在乾德元年(公元963年)七月,趙大在平定荊湖謀伐後蜀之際,就曾派安國節度使王全斌等進入北漢邊地試探性的征伐北漢。
北漢睿宗劉鈞向遼乞援,想對宋打反擊戰。
王全斌等則趁遼尚未發兵,奪佔北漢樂平,並攻打遼、石二州,未果而撤退。
次年正月,宋軍又來進攻遼、石等州,北漢遼州刺史杜延韜降宋,北漢再次向遼告急,遼穆宗耶律璟發騎兵六萬馳援,將宋軍擊退,成功助北漢解圍。
開寶元年(公元968年)平定後蜀之後,北漢國主劉鈞剛死,人心未定,趙大趁機突然轉兵大舉進攻北漢。
八月宋軍進兵太原,九月北漢內部便發生動亂,時任供奉官的侯霸榮殺死北漢新主薛繼恩,司空郭無為又設計殺死候霸榮,迎立太原尹劉繼元為國主。
新君劉繼元見宋軍已入其境,急忙向遼請援,同時命侍衛都虞候劉繼業、馮進珂等領兵扼守團柏谷以拒宋軍,可惜敵我實力相差懸殊,宋軍輕而易舉的擊敗北漢守軍擊,直逼太原城下。
十月,趙大遣使至太原勸降,劉繼元拒絕降宋。
十一月,遼軍兵馬總管塔爾率大軍救援北漢,逼進太原。
時任昭義軍節度使的李繼勳因久攻太原不下,遼軍又至,遂引兵南歸。北漢軍乘機發動追擊,進掠大宋晉、絳兩州人口、糧草、牛羊歸北漢者無可計數。
開寶二年(公元969年)二月,趙大命曹彬、党進各領兵先赴太原,又御駕親征在後,誓要一戰滅北漢國。
劉繼業、馮進珂二將得知趙大已至潞州,並派李繼勳率前軍趕往團柏谷,自知寡不敵眾,放棄太谷奔還太原。
因大雨連綿十多日,等到三月時趙大才趕到太原。
因先前數次較量中清楚的認識到了太原城之堅固,又恰巧暴雨誘使河水猛漲,遂徵發當地民工數萬人,修築長牆包圍太原,並築長堤,引汾水灌城,多方進攻。
然而太原軍的抵抗意志實在超乎尋常,這般惡劣的環境中硬是抵抗了三個多月,致使宋軍遲遲無法破城。
以至於到了夏季,天氣酷熱,宋軍營中數萬人患上疫病,又逢遼軍出兵救援北漢再三權衡之下,趙大隻能選擇退兵。
出乎眾人意料的在於趙大撤軍沒出兩天,太原城牆就因為先被水淹再被烈日暴曬,出現了大面積的龜裂,甚至有多處垮塌。
這也就是說如果最開始趙大不急著攻城,而是先讓太原泡幾天水,再把水抽乾暴曬,那不用宋軍動手,城牆自己就會倒塌了。
趙大等君臣得知此事後也是追悔莫及,只可惜現實就是現實,沒有如果發生。
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十月,南方最後一個大國南唐也被征服,趙大再興北伐之舉,並準備收復燕雲。
次年八月,先派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党進、宣徽北院使潘美等分率五路軍馬又雙叒叕雲集太原城下,與北漢軍和來援的遼軍展開激戰。
然而,就在宋軍得勝北漢將亡的關鍵時刻,遠在汴梁的趙大突然駕崩,他的死再一次打亂了宋朝內部的政治格局,以至於潘美等部亦受影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