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97(第1/2 頁)
了一聲,終於說到正題了。
“龐公以為,今文經古文經之爭是為了什麼呢?”
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利益,爭的就是誰成為官學,誰擁有權柄,誰有解釋權。
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習不同經學的家族也被牽涉到其中,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爭鬥。
有些話楊秋也沒有明說,因為她不是專業人士,但是套路都是一回事兒。
龐德公嘆息。
荊州的世家大族投降,不止意味著接受昭國的統治,還意味著方方面面的改變。
除了田畝賦稅制度的改變,官吏選拔制度的改變,甚至還意味著各大家族家學的改變。
因為很可能以前學的就沒有用了,這都不叫鎮痛了,這叫翻天覆地。
所以龐德公過來,其實也是想要為子孫後代找到一條明路。
“荊州之地距關中甚遠。往昔這些年,雖說商貿往來頻繁,然經學交流卻相去甚遠。
倘若荊州子弟日後參與科舉,恐難與關中之地的學子相較。
如此一來,荊州之地的年輕子弟愈發式微,荊州之人又該當如何?”
這就是荊州人最擔憂的事情,投降這種事情,其實他們沒什麼心理負擔。
畢竟就算反抗,大家也知道沒有贏的機會,還不如投降之後牟取最大的利益。
但是以前投降了,官還是他們當地的人做,商貿還是他們當地的人控制,不過是有了一箇中央朝廷而已。
到時候派來的大官會是中央朝廷的人,下面的人不還是他們荊州人嗎?
投降影響不大。
但是昭國已經建立十多年了,就算大家厭惡,就算大家抱著僥倖。
其實私底下都偷偷了解過昭國的政治制度,也都知道昭國建立了一套嶄新的制度。
在這套制度當中,以前的選官制度徹底被粉碎,圈子裡面的互相介紹,家族之間的互相推薦,在昭國這邊通通都不可行。
這就讓荊州人很憂愁了。
他們也能接受昭國的賦稅制度,到時候少掙一點錢,因為錢對世家大族來說,那是最次要的事情。
所有家族看中的就是做官之路是否還通達?
也就是說以後還是否能掌握權力,只要還能走向權力,錢這種事情完全不用愁。
“龐公擔憂我已明白。其實此事我早有考慮,長安周邊學風濃郁,可對於益州、幽州、遼東郡等地而言。
學子們距長安甚遠,不曉朝廷政策,來到長安後,也不太熟悉科舉考試內容,這確為難題。
未來科舉榜單會涉及名額分配,不過此事當在天下統一之後再行商議,如今尚不合適。
當然,若要使學子們未來能夠知曉朝廷政策與考試內容,朝廷也在籌劃一事。古文經與今文經爭論多年,結果不過兩敗俱傷。
然而,誰為真經,誰為假經?在我看來,去偽存真,方為正途。我有意在未來邀請天下名士重編經書。
那些曾經假託古人、編造謊言、篡改經書、斷章取義之舉,也應當被禁止。不知龐公是否願意參與此事?”
此言一出,龐德公眼睛亮了。
這是一項可能影響未來幾百年的大事兒,參與其中不只能留名,甚至還直接決定了未來朝廷國策。
若是放棄這個機會,不就是放棄了荊州人的未來嗎?
“大王厚愛,老朽感激涕零。如此盛事,又有何種理由不參與呢?我想荊州之人亦會對大王感恩戴德,未來必定全力襄助大王促成此事。”
此言一出,兩個人心照不宣的笑了一下,達成了交易。
在荊州之時,龐統和諸葛亮已經認識,二人關係相當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