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抽象鼻祖金聖嘆&弱智吧(第1/5 頁)
【#抽象鼻祖金聖嘆#】
【金聖嘆,萬曆三十六年三月初三生人,字若採。
一說原姓張,明亡後改名人瑞,字聖嘆。
其篤信神佛,喜讀佛經和結交僧人 ,擅長扶乩降靈,自稱佛教天台宗祖師智顗弟子的轉世化身,託名“泐庵”法師,士大夫尊稱為“泐公”或“泐師”。
二十歲起開始在吳縣扶乩,自稱收納三十多個已逝女子為冥間弟子,崇禎朝中期最為活躍。】
【一生參加了四次科舉,第一次的科舉題目:“吾豈匏瓜也哉,焉能擊而不食?”
出自《論語》,含義為讀書人不能只會讀書,要入世多為國家做貢獻。
而金聖嘆一個字都沒寫,提筆畫了個和尚與一把剃刀,表明了自己的入世態度。
不出意外,名落孫山。】
【第二次科舉題目:“公孫丑問孟子對大展拳腳的機會動心不?”
因為四十不惑,也就是四十不動心。
所以,金聖嘆答曰:“空山窮谷之中,黃金萬兩;蒹葭白露而外,有一美人。試問夫子動心否?夫子答曰:動動動動動動......”
其一連寫了39個“動”字,據傳考官不解其意,便詢問金聖嘆:此為何意?
金聖嘆解釋道:“孟子不是說40歲才不動心嗎?那我看到財寶和美人,前39年確實動了心,你沒看到我寫了39個動字?到了40歲那年,我就不動心了,這不正是四十不惑?”
不出意外,直接被轟出考場。】
【第三次科舉題目:西子來矣。
題目本意是想考察一下考生對西施救國的意見和看法。
可金聖嘆的畫風總是和別人不一樣,提筆寫下一個排比句:“出東門,西子不來;出南門,西子不來;出北門,西子還不來;出西門,西子到底來不來?西子來了。”】
【自此,金聖嘆進入科舉的黑名單,但他又化名張人瑞,參加了第四次科舉。
金聖嘆這次沒作妖,老老實實答題,得了鄉試第一。
按正常發展接下來應該一步步到達殿試,或許能博一個狀元公。
但金聖嘆堅持一個理念:我亂答不是因為我不行!我認真答只是為了證明我行!
從此之後,再沒踏入科舉一步。】
【不過以上這些並非正史記載,而是出自各代文人自纂典籍。
其在正史上出現還是因為“哭廟案”。
順治十八年,吳縣新任縣令任維初為追收欠稅,鞭打百姓,虧空常平倉的漕糧,激起蘇州士人憤怒。
金聖嘆帶領士人到孔廟聚集,悼念順治帝駕崩,藉機發洩積憤。
清朝有意威懾江南士族,逮捕金聖嘆等七名士人,後以叛逆罪判處斬首,於七月十三日行刑。】
【其被斬首前,叫來獄卒,號稱有大事相告,誰料獄卒拿來筆墨紙硯,金聖嘆指著說:“花生米與豆乾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得此一技傳矣,死而無憾也。”
家人送別之時,金聖嘆勸家人莫哭,還對起對聯:“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
被斬首時,據傳其告訴劊子手,自己耳朵裡塞了兩張銀票,讓劊子手一定要撿起來。
結果手起刀落,從耳朵裡果然彈出兩張紙條,劊子手撿起一看,兩張字條各有一個大紙。
一張寫:“好。”
另一張寫:“疼。”】
【金聖嘆好評書,曾點評過《水滸傳》、《西廂記》、《國語》、《國策》、《左傳》、唐詩、八股文等。
後人從其點評之中可以發現,其斥責“犯上作亂”,解釋“水滸”之名為“惡之至,迸之至,不與同中國”,反對“以忠義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