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魏徵怒懟李世民(第1/3 頁)
早朝,兩儀殿內,群臣贊拜完畢。
各部主官紛紛彙報自己工作完成進度,李世民點頭讚許。
時任侍中的魏徵出班,“臣魏徵請奏,山東河南救災事宜。”
李世民,“愛卿請講。”心情很不錯,手裡帶著趙崢送的表,御案上放著平板。
“陛下,山東河南大水救災尚缺糧食30餘萬石,但山東各地義倉已經告罄,臣請朝廷再撥付30萬石。”
《唐會要》記載一個丁男全年食米七石二斗,即每月食米六鬥,每日食米二升。唐一斗相當於現在12.5斤,一升就是1.25斤,相當於一天吃2.5斤左右(這裡是糧食重量,作者也不知道是記載有誤還是古人真這麼能吃)。
救災按照正常口糧一半供應保證人餓不死的情況下,老人婦孺孩童按照成年男子糧食配額的60%,丁男占人口比例的1\/5,100萬災民,20萬丁男,一天消耗2500石,老弱婦孺一天是6000石。
但是丁男要參加救災,所以需要按照正常口糧發放,不然吃不飽怎麼幹活兒?所以丁男實際一天需要5000石。
30天就是33萬石糧食,大概相當於貫,這還沒算上損耗,牲口吃的草料。目前僅僅是能保證人暫時餓不死,重建房舍,修整道路,清理河道都不是個把月就能搞的定的。
其次不是隻要糧食就可以的,還需要大量的生產建設物資、生活物資,比如鍋碗瓢盆,還要有少量的食鹽蔬菜供應,還要徵調大量的牛馬,哪一項耗費都比糧食多。
一聽還要增加撥款,李世民有點頭痛,山東河南三十餘州大水民部已經撥付了大量的糧食麻絹乃至大量的馱馬,牛,農具等等用於救災。
其次災區恢復生產也是需要錢財糧食支援的,不是給口飯吃到水褪去了就行了,那等於是讓他們自生自滅,還要組織百姓修整道路,疏通河道、溝渠。清理城鎮村落,重建房舍,屍體填埋。一個月是不可能搞得定的。
“唐卿,民部還能撥出多少錢糧?”李世民向時任民部尚書的唐儉問道。
這次波及30餘州的大水,所需要的錢糧實在不是一個小數目。而且因為大水道路阻斷,運輸消耗太高了。
民部還要為西南平叛籌備物資,唐儉也是頭大。
直接表示,真沒錢了,陛下要麼就動用含嘉倉的糧食吧。
尚書左僕射房玄齡,吏部尚書長孫無忌尚書右僕射李靖,中書令溫彥博等幾位重臣表示贊同動用含嘉倉,畢竟軍倉肯定不能動,馬上要用兵了,其餘各地的義倉調運成本太高,且還要防備當地出現災情。
含嘉倉可能是最合適的,剛好可以走永濟渠這樣不僅運的多損耗也會少很多。
李世民覺得有道理,就決定先撥付糧食過去。至於錢只能再想想辦法。
不曾想,侍中魏徵嚴詞拒絕:
“陛下,含嘉倉還擔任著各地糧食轉運的職責,貿然抽調這麼多糧食可能會引起動盪的。如今災民已就食義倉,加上朝廷撥出的糧食還能支援2個月左右。臣建議透過買糧籌集糧食,還能順便填補義倉的虧空。”
唐儉看著魏徵要動剩下的錢,馬上就急了:“剩下的錢糧都一筆筆有賬的!哪能輕動,魏相不管民部,不知道民部艱難!”
李世民也在為難。
中書侍郎岑文字出列道:“陛下,今年收成尚好,不如適當加賦?”
御史大夫韋廷出列道:“臣贊同加賦,今年渡過難關,明年再行減免即可。”
魏徵直接怒噴:“一遇到天災就加賦,小民就活該被盤剝嗎?我大唐竟是淪落到區區幾十萬貫的支出也需要加賦的地步了?”
李世民看著眾臣吵得腦殼疼:“肅靜!朕知道民部艱難,